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语文课堂洋溢“语文味”的芳香

  • 投稿柔柔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536次
  • 评分4
  • 34
  • 0

念云江

语文课程所独有的“味”,其实是“言语形式”的“味”。我们说,只要人心有灵性,诗意无处不在。但是,如果没有语言的参与,这诗意就没有语文味;只有用语言来表达诗意的时候,诗意才具有语文味。

一、让语文味在“读”中发散

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一句描写陆虞候的句子:“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把“闪”字重读,经过这一点拨,同学们马上就感受到了陆虞候鬼鬼祟祟,心怀叵测的特点。

《陈情表》一文,可以说是至性之言,悲恻动人,用低缓深沉的语调朗读就可以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再如《雷雨》的学习,学生带着感情融入状态分角色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及其内在细腻复杂的内心世界便可一览无余。

二、让语文味在“品”中释放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组织学生去细细地揣摩、品味,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内涵的丰富性、形象的生动性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照实回答:“只刚念了《四书》。”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过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母这样说,明白了祖母并不希望女子多读书,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同一问题,黛玉回答先后为何不一致?仔细品味,黛玉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了她寄人篱下的心境。

《雨巷》第一句“独自彷徨在……”,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一句进行对比品味,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两个“独”字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毛泽东“独立寒秋”的“独”是一种气魄,一种豪情;而戴望舒“独自徘徊”中的“独”传达出的是一种因知音难觅产生的孤独彷徨感。又如《故都的秋》中“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也可以与“独立寒秋”进行对比品评、通过反复的品味,两个“立”字表达的效果就清晰可见了——毛泽东是一种气势,而都市闲人则是一种闲适。

三、让语文味在“说”中传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说”的平台,激发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表达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例如,学习《鸿门宴》一课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而苏轼在《范增论》中说这体现了他的‘君人之度’。对这两种说法你是怎么看的?”

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有的说项羽虽然是一个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但从鸿门宴上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优柔寡断、感情用事的人,说他有“妇人之仁”,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说项羽在宴席上“优柔寡断”是不准确的。他的叔父项伯替刘邦向他表功和求情之后,项羽实际上就有不杀刘邦之意。正因为项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对范增的再三暗示置若罔闻,对项伯的庇护加以纵容。还有的说什么是“君人之度”?就是统治者的宽广的气度,对臣下的过错也能够容忍和宽恕。从项伯的求情和刘邦的“表演”来看,刘邦不但没有丝毫过错,反而有莫大的功劳,不但不应受到任何责罚,反而应该受到封侯封王的奖赏。项羽答应“内奸”项伯的求情,相信刘邦的连篇鬼话,根本不是什么“君人之度”,而只能说是缺乏知人之明,缺乏审时度势的智慧。

四、让语文味在“写”中流淌

在学习课文后进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许多同学能说却写不出来。那如何把说和写不露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让语文味从学生的笔尖流淌出来呢?随堂小练笔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在语文情感得到熏陶以后,及时写出心中的感受,就十分必要了。

比如,在学完《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我要同学做了一道作业: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对于这个人物,有人爱之,有人妒之。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人物的?

有的同学写到:王熙凤是一个矫揉造作的女人。为了迎合贾母,在黛玉面前虚情假意。刚一见到黛玉,就携其手,先是笑着说了一番夸赞奉承的话,当说起“姑妈去世”,想到贾母此时一定会为女儿的死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当她看到贾母笑了,立刻转悲为喜,又是一番恭维话。她在贾母面前察言观色,极尽奉承之能事。有的同学认为:王熙凤具有外交家的风度,在贾府众多的女子中只有她能稳住阵脚,如大家一听到她来了,都屏气凝息。她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风范”,措辞得体。还有的同学写到:王熙凤威严中不失女子的温柔。从衣着来看,她是一个富贵里透着娇媚的女人;从言行来看,她是一个尊贵中透着温柔的女人;而从周围人对她的态度来看,她又是一个不失威严的女人。

★作者单位:云南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