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语文课情感性的激发

  • 投稿胡杨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213次
  • 评分4
  • 29
  • 0

聂文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文教育正在我国各级教育体系中有效推行。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推动教学实现的积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情感性来提升教学效果,推动人文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就语文课中情感性激发问题进行探究。

一、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以情感人和以情陶冶人是文学的重要功能。对作者来说,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情感过程。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学过程也必然是一次情感体验与情感探索。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将其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透过富有个性和情感的教学过程传递给学生,以启发和引领学生读懂文本、掌握知识。这其中无不包含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师若想对文本有深入解析,并将成果有效传达给学生,其自我情感的激发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对文本理解得越深,其情感感悟就越丰富,也就越能引发学生共鸣。

作为语文教学的受众,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来不是被动过程,学生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力与思想力,对教师教学的接收能力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的作用,而情感领悟力强的学生往往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相当优势。因此,将情感因素合理灌输进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会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人文素养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情感性的策略

(一)运用语言,抒发情感

语文课是一门需要充分语言表达的课程,学生需要通过语言去学习课文。教师准确、生动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得到启发,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在具体授课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提升自己运用语言教学能力:一、从文本入手,依据文本特点,选择语言方式挖掘情感因素。二、从语言运用的形式入手,教师应对语音、语调、语速等基本技能进行细致打磨,提高教学基本功。三、从教师的人文情怀培养入手。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相当的人文情怀。教师对学生情感性的有效激发,对教学语言的良好运用,都建立在自身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之上。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意蕴

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情感意蕴,但受学生领悟能力、教师解读能力,以及教材本身难度等影响,一些课文的情感意蕴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有较为深入地研读,挖掘教材中情感意蕴,并以生动的形式为学生加以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表现了渔夫圣地亚哥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用生命与智慧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作者简洁、明快的创作风格和写实的语言方式都令主题表达得十分含蓄与隐晦,需要读者细心捕捉,体会圣地亚哥口中“人可以被毁灭,却不可以被战胜”所表达的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教师在解析课文思想感情时,可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情感解读成分,讲出自己对“硬汉”圣地亚哥的理解,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转换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深度挖掘和体会教材所包含的情感意蕴,从而逐步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三)创设情境,启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文本进行再开发,把文本中富含的故事、人物、情感等元素,通过情境再造,让学生在实践中引发情感共鸣。课堂上,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充分讲解后,可以启发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改编、重构等来感悟课本中的人文内涵,进行情感启发。对那些情节性强的课文,如《雷雨》《林黛玉进贾府》《鸿门宴》等课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其改编成话剧来进行表演。要改编好话剧,就需要在深入研究课文、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加深对文本的认识,而且其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都可以得到锻炼。以《鸿门宴》为例,学生要排演好该剧,不仅需要对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有一定了解,还要对项羽、刘备等人物在课文选段中的情感有较为准确的把握,这些实践过程都会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提升教学效果。

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的渗透,不仅局限于课堂,班会、演讲比赛、校刊投稿、文化参访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都可以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人文情怀。这些课外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富有了实践意义。因此,在教学内外合理激发学生的情感,也体现了语文教学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最终完善需要人文精神作为内在的驱动力来推动,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和合理渗透,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人文情怀,这是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和应具有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北孝感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