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怎样设置探究问题

  • 投稿冷凝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446次
  • 评分4
  • 93
  • 0

余琼英

云南省曲靖市二中 655000

此文为曲靖市“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课题论文(项目编号:QJ13061余琼英任组长)

【摘要】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非常提倡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离不开设置探究问题,设置探究问题主要有五种方法:设置的问题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设置的问题要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 ,要经由教师的协助辅导能解决且方能解决;如果教学目标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可分解教学目标,使探究的问题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几个探究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设置的问题数量要适中;设置的问题要有生成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设置 达成 可能发展区 分解 生成

据研究, 通过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仅能掌握所学知识的5%左右;而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却能掌握75%左右,两种教学效果有天壤之别。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非常提倡探究学习。

什么是探究学习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这样说:"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1]探究学习的方法很多,但我觉得,无论哪一种探究方法,都离不开探究问题的设置 并且,探究问题的设置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学习的效果,那,怎样设置探究问题,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呢?下面,我结合《念奴娇 赤壁怀古》、《别了,"不列颠尼亚"》、《我有一个梦想》、《故都的秋》等教学实践,谈谈设置探究问题的方法。

1.设置的问题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

设置的问题一定要为某个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如果没有这个问题的设置,我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

例如:我在高一下学期,教学语文必修4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鉴赏借古抒怀诗词主旨的方法。为达成这个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探究问题:1、词作下片描写了古人周瑜的哪些细节?2、表现了古人周瑜的哪些特征?3、表达了作者苏轼的哪些思想感情?这三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鉴赏借古抒怀诗词主旨方法)服务的。

2.设置的问题要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 ,要经由教师的协助辅导能解决且方能解决

提出"可能发展区"理念的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所谓可能发展区,是界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如学业水平),与经别人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一段距离,即为该儿童的可能发展区。"

我们不妨先来理解维果茨基的这个理论:我们把"界于儿童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称为实际发展水平,"经别人协助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称为可能发展水平,在这"两种水平之间的一段距离"称为可能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设置的问题应居于学生的 "可能发展区"。

例如,在教学《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如果我将上面所说的教学目标分解得过于细碎,这些问题可能会因居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使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如果我不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直接让我的高一学生探究这一问题,又可能会因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使学生觉得畏难;这两种设置我估计都不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我在课堂上设置的三个问题,是想使探究问题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

在教学中,学生经教师协助辅导后,探究得较好。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

因此,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要经由教师的协助辅导能解决且方能解决。这样的问题才会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业水平才能得到最好的提高和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转变常规观念,正确判断一节课的优劣。有一种课,教师一提出问题,不需辅导与提示,学生就准确找到答案,看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可能是设置在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没有多少好处。而另一种课,教师提出问题后,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协助、点拨、辅导,学生方能获得正确答案,课堂气氛可能没有前者活跃,但可能恰恰是居于学生"可能发展区"的问题,可能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帮助极大。我们要能依据当时的课堂实际,作出正确的判断。

3.如果教学目标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可分解教学目标,使探究的问题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几个探究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将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的教学目标,使这几个小的教学目标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那么,依据这些小的教学目标设置的探究问题就会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教学《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我将"鉴赏借古抒怀诗词主旨的方法"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小的目标也是居于这个考虑。而且,在顺序安排上,我注意让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当完成了这三个小问题的讨论后,我让学生归纳我们分析《念奴娇 赤壁怀古》主旨的方法时,学生水到渠成地明白了:由古人的关键细节→古人的特征→诗词的主旨。至此,"鉴赏借古抒怀诗词主旨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

而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得益于我分解了居于"学生可能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使探究的问题居于学生的"可能发展区",而且几个探究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4.设置的问题数量要适中

一节课设置几个问题合适呢?

我们先来划分一下课堂时间,学生探究一个问题需要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学生汇报探究结果的时间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协助辅导的时间,因此,就我们语文学科而言,讨论一个问题应在10分钟以上,预计每15——20分钟左右解决一个问题,一节课有45分钟,一节课一般可解决2-3个问题,这2-3个问题,要简洁、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最后达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第一课时时,我设置了上面三个探究问题。

在教学郁达夫《故都的秋》的第二课时时,我设置了两个探究问题:1.故都不乏万山红遍的明艳,也不乏历代帝都的繁华,为什么作者单单只写清、静、悲凉之景? 2.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景物,仿写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秋思》。

在教学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时 ,我设置了三个探究问题: 1.阅读课文,填写表格,整体感悟本演讲辞的内容及结构特点。2. 找出并欣赏文中含排比的段落。3. 对于本节课,你有何收获或疑惑,从下面两小题中,自选一题,续写几个句子,使之形成排比。

在教学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时,我设置了两个探究问题:1.阅读第2-10段,思考讨论完成表格:这几段按时间顺序,先后写了哪四个场景?2.本新闻在众多反映香港回归的新闻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获奖的原因有哪些?

以上四节课的教学,设置的探究问题数量都是2-3个,这既是处于学生可能发展区的考虑,也是居于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探究问题的考虑。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一节课往往设置很多问题,导致学生探索时间不够、教师协助辅导不够,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到位,这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去粗存精,设置数量适中的,能为教学目标服务,居于学生可能发展区内、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是保证探究学习效果的前提和关键。

5.设置的问题要有生成性

"生成",也是新课程提得较多的词语。设置问题是为了探究问题,而探究问题,往往是为了解决问题,并生成新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设置问题时还要特别注意考虑,我设置的问题要使学生生成怎样的东西,是某种知识能力?某种过程方法?还是某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是某几种兼而有之?也就是说:设置的问题要具有生成性。

例如:教学《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我设计的三个探究问题,主要是为了生成学生鉴赏借古抒怀诗词主旨的能力。

教学《故都的秋》的第二课时,我设置的两个探究问题,主要是为了生成鉴赏写景抒情散文主旨和写法的能力。

教学《我有一个梦想》 ,我设置的三个探究问题, 主要是为了生成学生欣赏演讲辞的能力。

教学《别了,"不列颠尼亚"》时,我设置了两个探究问题,主要是为了生成学生欣赏新闻文体的能力。

因此,我的体会是:设置的问题要具有生成性。

另外,设置探究问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置问题要小、要实、要直观。不要大而空、不要绕弯子,以便于学生探究。2.设置问题要紧扣高考考点和题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

设置问题最好注意新颖性。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4.设置问题最好注意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要设置好探究问题,进行好探究教学并不容易。这是教师知识、能力、经验、灵感、天分的综合运用和积淀。从这个角度看,有人说"我用一辈子备一节课""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并践行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蔡慧琴 饶玲 叶存洪主编.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