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课程下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 投稿老妖
  • 更新时间2015-10-09
  • 阅读量506次
  • 评分4
  • 93
  • 0

兰显芳

新的课程纲要指出,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改变学生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开展,其所体现的核心理念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其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在学校教育口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终极目的。课堂教学仍是我们目前进行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新课程实施中,这自然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关。因此,就教育的终极目的而言,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何为有效的教学,亦即有效的教学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衡量,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所围绕的中心。就我们所熟知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而言,至少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方面,有效的教学对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内涵,对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要从整体上考虑,不将它们作为孤立的目标对待,所以,新课程下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1.关注学生的进步。进步是对学生发展提出的要求,体现在知识的掌握、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等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所进步,较之课堂教学以前有更为积极的变化。这里的进步还有对学生层次方面的要求,即我们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关注不仅仅是眼睛盯在那些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更要从关注全体学生的角度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课堂教学要关注“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2.关注教学效益。这是对学生进步发展变化的更高的要求,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展程度问题。同样的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讲授给学生带来的发展变化是不一样的,这就涉及到教学效益的问题,所以教师要注重效益与时间观念,通过合理的策略手段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学生发展变化是可测量的。这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为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我们注重的多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较少关注,这一方面是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相对于知识掌握而言,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测量上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程度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测量,体现出可测性,通过相应的数据进行量化。

二、新课程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特点

在学习方式上的创新。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学习方式而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的学习方式,单纯地依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需求。这需要学生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情况下随之转变学习方式。就学习方式而言,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自主学习。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学生只有自己有学习的意愿,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自然获得情感的良好发展。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需要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要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的情况下进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导学案等方式设置好问题导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无疑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就课堂教学的实践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这要求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合理地划分学习小组,明确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和合作方式,在互助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3.探究性学习。新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的多元性,就一个问题而言,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这也是与培养未来社会的人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相对应的。如何训练学生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新课程下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策略

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不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表明合适的目标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依据这些理论,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教师应当确立了“分层教学,使优生更优,差生不差”的课堂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的有效成长。

1.在集体备课中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充分地分层设计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充分的备课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一环。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设计针对学生学习差异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了解教学的有关要求。

(1)合理设置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教学目标设计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科学诊断和指导,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合适的目标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关键,为了能够准确地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要考虑课程目标、考试说明和考点分析,结合章节和知识重点确立课时教学的目标和不同层次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梳理出合适的不同层面学生的教学目标,进而设计有效的探究问题。

(2)充分调研确立合适的学生分层。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让每一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备课,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层既是问题解决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所以在备课过程中,在明晰教学目标后进行学生的分层研究,对学生分层的研究要充分考虑到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的综合性考试、单元测试和学生的作业情况等进行分层的研究。教师在逻辑分层后,结合学生当堂预习案的学习情况,辅以课前观察、个别交流等方式进行分层调整,进行小组人员的动态组合学习。

(3)学习问题的分层设计。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发展的针对性,问题设计是否有针对性,是否能引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影响到问题的解决和教学的实施,在教学目标分层和学生分层完成后,确立不同层次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发展中的问题从知识巩固、思维训练、不良习惯的纠正和能力的拓展等方面进行分类,然后针对课时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归类,并设计出课时教学的主要问题。在设计主要问题的时候,力求体现出针对不同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只有问题体现出层次性,才能真正切合不同学生的发展实际。问题设计完成后,以课堂导学案的形式提供给不同层面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个体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学习,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充分发展

(1)通过作业批改,更好地诊断学情,学生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然途径,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作业后,学生在课下完成,然后由学科作业委员收齐后送到教师办公室,由教师统一批改,这种做法在加重学生和教师负担的同时,对学生的自我诊断和反思等能力的培养也有所欠缺,针对这一常规做法的缺陷,可以尝试在课前进行作业批改。课前教师公布作业的标准答案,学生进行小组互批和合作消化,期间教师通过观察、个别交流和小组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助、教师的点拨和讲解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

(2)通过问题引领实施面向全体教学。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根据设置好的导入新课材料,将创设的问题情境投放出来,可以从生活情境和教学目标人手,利用实验、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旧知识,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以及例题(习题)、新闻、科学史、现代教育技术等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尔后下发导学案,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重点关注基本知识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巡视观察个别同学完成问题的情况,结合与个别学生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比较集中的问题积极准备好突破的方法和针对性的训练题,在下一环节的互助合作中共同解决这些问题。

(3)通过小组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依托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中的互助活动能够解决不同学生遇到的大部分问题,这也是我们探索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关于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要解决小组长的选择和确立,关于任务的分工和合作的方式。在此期间教师加强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3.采取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递进式发展

合理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手段。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要求关注学生的进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统一的评价手段和方式,这种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必须转变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发展变化要具备可测量性这一特点,教师要确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小组评价、学生自评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参照学生发展的专业数据量表,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发展等方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要求。通过持续的关注学生的微小进步,构建合理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激励中促进每一位学生递进式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省思南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石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