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小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引导学生转换思路——例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 投稿杨纳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74次
  • 评分4
  • 31
  • 0

江苏淮安市实验小学(223002) 郭 凤

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能够锻炼学生的算数能力、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以致用。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列方程解应用题最为常用。教师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引导、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转变思路,利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应用问题。

一、转变思路,化难为易

数学就像是城市中心的一座城堡,通往城堡的路有很多,如何引导学生找到捷径,快速抵达数学圣地,是每个小学数学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应用题的解法主要分为两种,算术法和列方程法。算术法是“逆向思维”,列方程法是“顺向思维”。因为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都是从算术法讲起,所以学生习惯性地用“逆向思维”来解题。这样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快速准确地解决应用问题,因此引导学生转变思路,用全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不贰法宝。

例如经典的年龄问题:“爸爸今年40岁,女儿今年12岁,问: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三倍?”可以看出,两年后爸爸42岁,女儿14岁,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三倍。解决年龄问题,可以利用算数法中的倍差法“(40-12)÷(3-1)=14”,即当女儿14岁的时候,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也就是两年之后。倍差法可以用来解决年龄问题,但是可以看出,需要求出两人年龄之差,还需要用倍数减一,这样复杂的思路,较难想到。如果用列方程法,就简单得多了。设x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女儿的三倍,列方程得“3×(12+x)=40+x”,接下来只需要解出一元一次方程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这样的顺向思维,很容易想到,并且操作简单,让很多看起来较难的应用题变得更加简单易懂。

算术法和列方程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四年级之前,课程设计多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但是在四年级之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顺向思维了。由于思维惯性,很多学生在用列方程法解应用问题的时候,也用逆向思维,然后再转换成顺向思维,这样的过程耗时耗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转换能力,变逆向思维为顺向思维,积极引导学生用顺向的列方程方法进行解题。

二、拓展思路,培养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也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选择,教师在讲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拓宽解题思路,鼓励用多种方法解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例如,“妈妈每分钟比小红多包3个饺子,妈妈4分钟包了24个饺子,问:小红一分钟包多少个饺子?”这道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妈妈每分钟比小红多包3个饺子”,可根据这句话,建立等量关系。

方法一:设小红每分钟包x个饺子,则妈妈每分钟包(x+3)个饺子,列出方程为4×(x+3)=24,x+3=6,x=3。

方法二:设小红每分钟包x个饺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x+3=24÷4,x+3=6,x=3。

方法三:设小红每分钟包x个饺子,根据题意列出方程:24-4x=3×4,4x=12,x=3。

这样利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应用题,能使学生的思路拓宽,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三、正确找关系,方便解题

列方程的关键就在于寻找等量关系。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建立相应的等式,应用题也就迎刃而解。一开始,教师在训练学生寻找等量关系时,可以用简单的未知数代数式,在学生掌握之后,再加入实际问题。

例如,可用“甲为x,乙是甲的3倍还多6,求乙。”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寻找简单的等量关系,因为准确地找出题中“是”的这种判断句式,就寻找到了等量关系的法宝。

在学生熟练掌握之后,再引导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问题。例如“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是五年级学生人数的2倍少15个人”。在看到这样的题目之后,教师要训练学生找到以五年级为标准量1,也就是设为未知数x的量,因为“是”后面的量是五年级。因此,六年级的人数为(2x-15)人。列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之后,就可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等式。

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教师在思路上进行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上多多练习,双边配合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

总之,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难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转变思维、开拓思路。但是,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并不是放弃算术法解应用题,而是应该试着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