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晚报如何打造优秀的记者队伍

  • 投稿李明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305次
  • 评分4
  • 41
  • 0

蒋忠平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加剧了媒体之间的竞争。在媒体竞争的洪流中,晚报如何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报纸品牌?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纵观各家强势媒体,无论报社采取何种策略,笔者认为,都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培养素质过硬的记者队伍,是报纸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因为报纸的核心力量之一是记者,这支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张报纸的生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晚报 记者 素质

众所周知,在市场上,一个产品如果质量差,就没有销量。报纸,事实上也是一种产品。只有增强报纸的吸引力,打造优质的报纸,才能吸引读者,报纸才能拥有生存的市场。晚报同样如此。如何增强晚报的吸引力呢?毋庸置疑,内容为王。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内容都是生存和发展的一大法宝,而内容主要来自记者,记者们深入一线,能把抓人眼球的鲜活内容带回来,传递给受众。

可以说,记者的素质对一张报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部分记者意识不到自身对报纸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认为当前记者在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短板”:

第一,对新闻把握不准

工作中,笔者发现记者对新闻把握不准有几种情况:有的记者虽然学了很多有关新闻理论,但面对社会百态难以发现新闻,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不值得去报道;有的人满眼都是稀奇事,下笔的时候却总是“跑偏”,眉毛胡子一把抓,难以从众多的新奇事中提出真正的新闻。有时候,发来的是一篇没有多大新闻性的稿件,而在交稿后对这一内容说题外话时,却能眉飞色舞地说出很多亮点。

有记者曾传来一篇稿件,内容是一名村民精神病突发,民警解救。初稿中,作者重点强调了精神病人在精神失控后如何持械伤人,把人伤得如何严重,对民警处置一事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样一来,稿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只告诉读者:有精神病人病发了,结果很可怕。这样的稿子,如果见报,也只有负面的意义。后来,笔者和作者沟通了一下,问了当时的情况。最后,稿子内容调整为当事人为何病发;病人病发后,民警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在受伤的情况下坚持保护村民,解决事情。同一件事,角度不同,结果不同:一个用偶发性的事情,造成人心慌慌;一个宣传了正能量,安定了人心。

还有一种对新闻把握不准的情况是,把平常人和平常事都当成新闻。其中,最常见的现象是把一些单位的工作总结或正常的工作任务当作新闻来写。这种所谓的新闻,实际上就是某个单位的工作简报,笔者经常收到类似的稿件。例如,有一篇稿件:《我市开展豆芽菜、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督》,报道内容为:为了进一步规范豆芽菜、面制品生产经营秩序,日前,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豆芽菜、面制品质量监督抽检工作。执法人员紧抓早市和夜市两个时间段,早出晚归,采取拉网排查摸底与全覆盖抽检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共抽检豆芽菜20 批次、鲜面条24 批次、其他面制品27 批次。这样的内容,算不算新闻呢?很明显,这完全就是一个单位的日常工作。然而,这样的日常工作却被当成了“新闻”。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读者,会不会喜欢看这类单位工作“新闻”?不用说,除了报道对象单位的人,其他读者是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内容的。

第二,不想深入一线

新闻界有一句话:记者必须脑勤、腿勤、手勤。这是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有的记者和“三勤”要求相差较远,图省事,对通讯员的稿件实行“拿来主义”。负责一点的,对通讯员的稿件稍微改动改动;有的人则完全“尊重”原创,在别人的原创上直接加自己的名字,一传了之,连稿件中的“‘我公司”“我局”“我县”“我乡”这类词都不改。实际上,处理通讯员的稿件,应是编辑的份内之事。记者不能直接在通讯员的稿件上加自己的名字,除非对通讯员的稿件补充采访和大幅调整了,才能和通讯员合作署名。

另外,有的记者怕裤脚上沾了泥,不愿走基层,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话记者”。对一些新闻,不深入现场采访核实,而是直接通过电话了解,或安排通讯员传相关材料,再加上一些合理想象成文,导致有意义的新闻失去现场感,只有骨架没有血肉,不能接地气,无法直达人物的内心。浪费了新闻线索不说,还可能导致事实性差错出现。而有的人,虽然去了现场,却不愿多看、多思、多问,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了解一点情况后,留下对方的电话,回来打电话继续采访。不去和采访对象像朋友一样面对面地聊天,不去认真实地观察那些“会说话”的现象,如何挖掘出最真实、最打动人心的内容呢?

第三,知识不足,不能与时俱进

人云亦云,显然是不对的。工作中,有的记者写稿时对所写内容不负责任,对别人传来的稿件,不加分辨,稍微动动就了事,对于新闻事实是否正确,难以发现。笔者曾接到这样一篇稿件,说的是“一名消费者买了白水泥做墙,结果不出几天就出现墙皮脱落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因经销商销售了不合格产品,责令经销商赔偿”。这篇稿子存在一个常识性错误,就是白水泥不是用来做墙的。消费者如果用面粉去做墙,经销商难道也要负责任?市场监管部门怎么能以销售“不合格产品”为名来处罚经销商呢?这样的稿子如果见报了,不是宣传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做得好,而是证明他们业务不熟、乱作为。同理,这对报纸的形象,也会是一种不小的损害。

另外一种现象是知识不能及时更新。新闻工作者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否则根本就无法开展新闻工作。2015 年,我国第一次统一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以前的每人每月55 元提至70 元,提高待遇的时间从2014 年7 月1日算起。这是一条引人关注的民生新闻,最近却有一篇稿件说到某人领取多少养老金时,竟然很“恋旧”,仍是用55 元的标准来计算的。

此外,文风生硬,马虎大意、地名人名时间等要素出现错误的情况也一定程度地存在。以上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除了知识、能力不足,和工作态度不够端正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记者自身的发展,也影响报纸的发展。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状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记者队伍呢?

第一,要严格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稿件的质量是报纸的生命力之所在,因此,首先要对稿件的质量提出严格的要求。像前面提到的《界首开展豆芽菜、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类稿件,全部作退回处理。哪里来哪里去,再传也是做无用功,这样的稿子老是发不掉了,终将失去再写的意义。这对记者实际上是一个促进。就上面这条稿子来说,拿到材料加个名字或改一点,发一条不痛不痒的所谓新闻,也算当天的任务交了差。但这样的新闻让人心生反感。如果把它视为一条线索,深入了解检查豆芽菜、面制品等是否发现问题,居民如何识别,挖出新闻,服务居民餐桌,对读者就有所帮助。

对于其他的稿子,要求也是一样。认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凡是存在文风生硬、逻辑错误、事实不清、敷衍了事等现象的,给予耐心指导后,一律打回重写。这样做,有利于促进找到认真采访和写稿的感觉,端正工作态度,敬畏这个职业,并对读者负责。

第二,要加强学习

这是提升记者素质的必要因素。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学无止境。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逐渐积累起适应发展的能力。提升记者的素质,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学习。记者自身要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可学习的对象非常多:向书籍学习,向生活学习,向身边人学习,向采访对象学习,向各大媒体学习。单位则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还要让记者到兄弟单位学习,听名师授课,将记者培育成为“思想型”记者。①只有“思想型”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前,摸清社会发展的脉搏,以冷静的头脑、敏锐的双眼,及时捕捉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给受众以正确的的舆论引导;只有“思想型”记者,才有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办出一张独具特色的报纸,保证事业的长远发展。

第三,要奖惩分明

报纸具有权威性。一点小差错,也会对报纸造成严重的硬伤。有的人不明白这一点,马虎了事,出现“错别字多、时间地名等要素不对”等低级错误不说,还有更低级的错误,比如,人物前段姓张,后段就让人家改姓李了。更有甚者,前面说A 地开展了行动,后面说B 地的情况好转了,这样荒唐的逻辑要是见了报,肯定要贻笑大方。对于把这样的错误不当一回事的“‘差不多先生”,要给予处罚,并公示处理结果,以警示本人和其他人。同时,和读者互动,开展有奖纠错,让读者也来当“啄木鸟”,促进错误更好地得到纠正。与此相对应的是,对认真敬业、没有出现错误的,给予奖励。

“回头看”是开展工作的有效方式,单位对已出版的报纸要持续开展评报活动,不但奖励出彩的内容和做法,还对哪条稿子的标题做得好,哪条稿子做得有份量,哪条稿子还可以做何努力等,说出原因,提出看法,共同探讨,携手前进。

总之,及时改正错误,坚持发扬优点,以上这些方法,应该是提升记者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高瑞昌,《新时期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J]《. 中国地市报人》,2012(9):105-106

(作者单位:颍州晚报社)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