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热点事件中的媒体伦理失范现象——以西安“手术室自拍事件”为例

  • 投稿老猪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643次
  • 评分4
  • 18
  • 0

贾静文

【摘要】2014 年12 月的“手术室自拍事件”曾掀起一场舆论风波,在这一事件中出现了典型的舆论反转现象。分析这一事例对媒介如何避免报道中的伦理失范现象具有借鉴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热点事件 伦理失范 手术室自拍

一、事件回顾

2014 年8 月15 日,西安市凤城医院的一间手术室内,为了庆祝手术的胜利,也为了纪念即将搬迁的手术室,医生们征得病人同意后在手术室拍照留念。

2014 年12 月20 日,这组照片被参与拍照的医护人员的同学转载至新浪微博,且附文道:“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网友纷纷对此愤怒谴责,“医患”这个敏感的词汇再次掀起舆论波涛。

12 月21 日,西安市卫生局介入手术室拍照事件,并与当晚通报处理结果:这组照片拍摄于2014 年8 月15 日,因手术室即将搬迁,在完成手术后拍照留念。通报决定给予常务院长闫某记过处分、留职察看一年,并免去分管副院长陈某和麻醉科主任张某、护士长田某行政职务;所有参拍人员写出深刻检查,给予记过处分,扣发三个月奖金。

随着媒体对事件的深入调查,更多的细节为广大受众所知晓。网友又纷纷倒戈开始同情医生,表示在手术成功和手术室即将搬迁这样的特殊时期,拍照留念可以理解,而卫生局对医院相关人员的处罚过于苛刻。

二、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

“手术室自拍事件”自进入公众视野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媒体报道和网络舆论更是一波三折。

1、网民情绪:愤怒转向理解同情

在事端尚未明了的初期,一些网民仅根据图文中呈现的信息,就对医护人员予以“医德沦丧”“置病患隐私于不顾”的口诛笔伐。医生这个职业再次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而医护人员的医德也再次遭到人们的拷问和质疑。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西安市卫生局也介入调查,仅在两天之后就公布了对涉事医护人员的处罚结果,但这并没有平息网民的激愤情绪。

随着媒体报道的跟进,照片中的事件背景得以还原:一、病人的腿部手术取得成功,患者避免截肢而保住了一条腿,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感到欣慰;二、老手术室即将搬迁,这是该手术室的最后一个手术,此时在手术室的合影是为了纪念工作人员们并肩战斗过的“战场”。此外,媒体还报道了与此事件相关的细节:患者白海文腿部重伤,遭到多家医院拒绝治疗,只有凤城医院提供治疗,医护人员们在手术室坚持了七个小时才成功保住了他的腿;在手术室拍照时,患者白海文知晓此事并应允。

这些照片背后的详细信息经媒体呈现之后,大部分网友认可照片“庆贺手术成功”和“纪念手术室”的双重意义,网络空间的舆论瞬时由之前的谴责怒骂转为理解和同情。

2、媒体:由制造“冤案”到理性引导

在这场舆论漩涡中,媒体对舆论的升温和反转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既是网民愤慨情绪的煽动者,又是这场舆论风波的平息者。

《陕西都市快报》在事件尚未明了之时,发博文称:“本是严肃认真的手术,患者还躺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却摆起pose自拍……”其措辞主观色彩浓厚,“严肃认真”和“摆pose”的对比,暗示着医护人员的失职。陕西都市快报这种带有下定论性质的传播方式难免会让不知实情的网民信以为真,按照媒体的预设前提发表言论,舆论指责皆指向照片中看向镜头的医护人员。从20 日至21 日,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对医生“暴露病人隐私有悖医德”、“手术不严谨”、“不顾病患家属感受”的讨伐。

在持续两天对医生的谴责之后,陆续有媒体对此事进行了跟进报道,事件的背景信息得以还原和呈现。这场因媒体参与误传而制造起来的舆论“冤案”逐渐得到“平反”。媒体报道呈现越多的信息、还原越多的事件背景,网民的激愤情绪越趋于理性和冷静。“手术室自拍事件”中的医护人员得到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网民们也对医生给予了更多的同情和关怀。

相对于网民情绪化的言论,大多数媒体秉持专业主义精神和严谨的职业素养,还原新闻真相,理性引导舆论。媒体对此事的解读远远多于报道,而不同媒体对这场风波的解读更是彰显了各自的专业实力。

《新京报》在早期对此事件发表了一篇《围观“手术室自拍”,先别预设立场》的评论。评论认为:“医生手术台前的真相也许不是几张照片能够说得清楚的,预设立场下的事实判断,显然无助于缓解医患矛盾,也必然让理性宽容的舆论空间日渐逼仄。”“一张图片所传达的信息是有限的,定格的瞬间不能还原事件原貌。”而在随后事态渐趋明朗之后,《新京报》又发后续报道《手术室自拍风波,谁让舆情随风倒?》,文中表示在这起“手术室自拍”事件中,舆论发生明显反转的根本原因在于事件信息的完整和还原;在事件呈现不完整时就急于发声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任;价值判断先于事实判断让人们忽略了事件的完整性,情感判断和专业分析相结合才能准确判断事实。

《南方周末》题为《在舆论中医生容易受伤》的评论,从“舆论逻辑”角度分析这场舆论风波中医生备受谴责的原因,呼吁公众不要将“舆论逻辑”运用在“医学逻辑”中而扩大事态的边界,媒体也应该起到平衡舆论的作用,给予医生这个职业更多的关怀。

这些专业而又入情入理的分析不仅及时有效地促成了舆论的反转,更让公众对此事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

三、媒介伦理失范的一场“闹剧”

对于“手术室自拍事件”的讨论,至今余波未平。网民热衷于探讨医生的职业伦理,医者仁心的医德问题,而专业的媒体人士则聚焦在媒体如何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上。对传媒行业从业者来说,媒体的公德更值得我们反思。时至今日,我们更应该思考这场“闹剧”背后折射的是什么?媒体在这一事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网络时代媒体伦理失范我们该如何自省?

严三九和刘峰在《试论新媒体时代的传媒伦理失范现象、原因和对策》中将传媒伦理失范归为三种类型:传媒从业者造成的传媒伦理失范现象、传媒机构造成的传媒伦理失范现象和新媒体受众的传媒失范现象。我们可以参考这种划分方式来分析“手术室自拍事件”中传媒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

1、传媒从业者的伦理失范

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是新闻的把关人。传媒伦理的失范说到底是传媒从业者专业素质欠缺或职业道德修养不足所导致的。在“手术室自拍事件”中,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率先在微博上转载传播网友的博文。在事件信息不完整,背景信息欠缺的情况下,记者就急于抢占先机,传播“医患”这一社会公众敏感的“热点新闻”,这种行为既有欠思量,也没有遵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不可否认,记者准确地判断了公众的情绪爆发点,但是,只有“抢”而少了思考判断。在这一事件中,记者忽略了消息来源和消息本身的真实可靠性。记者既没有得到详细信息,也没有去医院实地调查采访,在消息来源不明,又欠缺实地调查的情况下,急于发声,最终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得医生在舆论中受到极大的伤害。而备受网友谴责的医生暴露患者隐私一说,也经媒体之手被无限扩大。

2、传媒机构的伦理失范

在“手术室自拍事件”中,大多数的媒介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在微博上转载网友博文传播信息是传媒从业者的行为失范,那么在其晚间的新闻资讯节目中再次进行长达两分钟的播报则属于该传媒机构的传媒伦理失范现象。记者在微博转网友博文之后,媒体应该派记者去实地调查取证以辨真伪。但是,陕西都市广播电视台并没有进行实地采访,反而再次公开传播了信息不完整并且无可靠消息来源认证的“手术室自拍”新闻。

对“手术室自拍事件”的过度报道和解读也使得舆情迅速升温,打开各大媒体网站几乎都有“手术室自拍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如果说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的报道是始作俑者,那接下来对此事争相报道的各大媒体亦是这场舆论之战的煽动者。

诚然,在舆情急剧升温的时候依然有一些媒体坚持其传媒立场和宗旨,呼吁公众不要对这一事件过度解读。此时,公众已经陷入了媒体制造的这场舆论“狂欢”之中,一两家媒体的理性之言并不足以影响事态发展。

3、新媒体受众的伦理失范

这场舆论风波将网民的情绪化、随风倒的特征暴露无遗。“手术室自拍”这一组照片和文字一经网友转至公共领域,顿时掀起舆论的滔天大浪,“无良医生”“冷漠”“医德沦丧”之类的负面词汇充斥着整个网络。几张缺少背景说明的照片,被网友冠之以“医德沦丧”。待真相逐渐清晰之后,网络舆论瞬时倒向另一边,更多的人表达对医生的理解和宽容。

在这一戏剧性的转化中,我们可以看到,网民在网络空间感性大于理性,情感判断在先、事实判断在后。在信息不完整时,网民根据部分媒体的倾向报道以及自身的情感经验判断,批判医生的失职之举。然而,在真相揭示之后,又对医生示以同情,反而对那些不明就里便妄下定论的媒体谴责谩骂。不论是在这场舆论风波的生成还是转变上,网民都是情绪多于理智,设想多于判断,最终引起了这场轩然大波。

结语

从这场媒体群体性失范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发。作为媒介机构从业人员,在传播信息时要主动求证消息来源,并力求还原新闻事件背景;专业媒体应加强媒体内部的自律,提高媒体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受众,也应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接受信息时能够辨别是非真伪,多一些理性判断,少一些盲从偏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严三九、刘峰,《试论新媒体时代的传媒伦理失范现象、原因和对策》[J]《. 新闻记者》,2014(3):25-29

②俞超,《技术暴力与社会重构——网络传播的后现代文化伦理》[J]《. 当代传播》,2011(1)

③李建军、刘会强,《“人肉搜索”与网络传播伦理》[J]《. 当代传播》,2009(3)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