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儿童电视节目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 投稿魏大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85次
  • 评分4
  • 16
  • 0

张越

【摘要】近年来儿童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各种儿童节目层出不穷,但问题也纷至沓来,如成人化等。本文对儿童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儿童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以及不利影响,并解析了节目中出现伦理失范的原因,包括媒介盈利目的、节目定位和大众的窥视欲,最后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儿童电视节目伦理失范对策

一、伦理失范及不利影响

1、城市偏向化

目前,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的主角大多为城市儿童,节目内容也以反映城市生活为主。而实际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到2013 年为止,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3.73%,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儿童还是生活在农村,且不用提还有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但是,目前儿童电视节目的主要服务对象却是少数的城市儿童。这样不仅使得农村儿童难以真正成为这类电视节目的主体,也导致了众多伦理问题的出现。首先,电视节目的城市偏向化人为地将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分割开,甚至将两者拿来对比,忽视农村儿童的感受,使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最先深刻感受到的就是社会的差异化和不公平,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观。此外,这样的电视节目忽视农村儿童,他们的心声难以得到表达,他们的感受和体会也没有得到社会应给予的重视,相应的,他们的存在感会越来越弱,对社会的偏见也会根深蒂固。

其次,城市化偏向的电视节目往往成为城乡对比的工具,极易导致农村儿童认知上的失落、情绪上的自卑以及精神上的压力。如《变形记》,节目中城市小孩与农村小孩互换一周体验不同的生活。从表面上来看,城市小孩去到农村,亲身经历农村、农活等增进了他对生活疾苦的了解;而农村小孩进入大城市的家庭,去感受现代生活,开阔了视野。然而实质上,城市小孩去到农村家庭往往被奉为贵宾,农村新家全家人倾尽全力来为他服务。结果是城市小孩短暂几天的良心发现和不久之后的故态复萌,而一个农村家庭却因此而天翻地覆。另一方面,农村小孩诚然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然而,在一个三明治的价格就是之前一个月生活费的环境里,农村小孩很难自如生活,认知上的失落、情绪上的自卑以及精神上的压力不断在他的“奢侈交换生活”期间体现出来,即使还是小孩,他们也清楚的感受到了两种生活之间的差距以及社会的不公平。

2、过度成人化

当今我国的儿童电视节目成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儿童节目中充满了成人化的着装、语言、行为甚至价值观。在众多儿童选秀节目中,被问及为什么来参加比赛的时候回答“为祖国效力”、“为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的儿童并不少见,严重缺乏童真。在儿童时装表演秀节目中成人化表现得更突出,儿童模特都身着暴露的服饰、画着浓艳妆容,并且跟成人模特迈着一样性感多姿的猫步,搔首弄姿以吸引观众,魅惑的神情跟成人模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根据“培养理论”,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视不需要印刷媒介所必需的识字能力,儿童也可以理解其内容,成人尚且很难将“电视中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加以区别,更不用提儿童,他们更难以区别两者。儿童电视节目成人化会对儿童产生影响,他们会慢慢接受节目中的成人化价值观、语言、行为等,例如台湾童星家族的小小彬,在节目中调侃自己爸爸妈妈离婚。他声称很理解父母的离异,并且认为这样是正确的,觉得父母应该再去寻找各自的幸福。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孩居然能有这样的懂事和成熟,他甚至还在节目中帮父亲打相亲广告,过度成人化使他过早的失去了童年,承受了超于年龄的压力和责任,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3、真实性欠缺

电视集视听一体,具有强烈的目击感、现场感和冲击力,人们往往难以区别“电视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对于电视真人秀节目来说,这点表现得尤为突出。电视真人秀节目是以纪实的方式来展示内容的,观众更容易被真实发生的故事所吸引,也会误认为节目中所有情节、人物、场景等等都是真实的。事实却不然,真人秀节目的突出特点确是真实性,但是节目制作和播出中,秀环节毫无疑问是核心,参与者选定和包装、节目录制、后期制作和全程宣传等都是有选择性的,节目组选择部分真实进行剪接和播映,而不是呈现全部内容。

如在《爸爸回来了》节目中,节目后期制作组对贾乃亮女儿贾云馨的行为作出了过多的解读,一岁的贾云馨才刚牙牙学语,但是节目字幕组却利用她发音不清来制造笑点和话题,“别动我”、“别招惹我”、“爸爸笨蛋”等层出不穷,除此之外,对她某些毫无意识的动作和表情也附加了众多无中生有的含义,借此来娱乐大众以获得高收视。

4、过度娱乐化

儿童电视节目中另一个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的伦理问题是过度娱乐化,儿童电视节目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它还应承担一定的教育责任,而目前儿童电视节目为了收视率将娱乐性奉为宗旨,将儿童变成人们娱乐的对象。

在《爸爸去哪儿》中,为了增加节目的戏剧性、娱乐性和话题,提出了一次特别的“换爸爸”体验,虽然该计划刚公布时,得到了所有参加节目的小孩的强烈反对,所有小朋友都被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吓哭,但是也只能服从节目组的安排进行录制。其中,Cindy 和代理爸爸林志颖共度一夜的事引起广大网友的批评,认为三岁以上的小女孩不应该和陌生男子一起,不符合社会伦理和道德,引起了众多的关注,也有网友指出节目组为了收视率不顾社会伦理道德、过度消费儿童,丧失媒体道德。

二、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媒介盈利本质驱使

自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以来,所有的大众传播媒介均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模式,这意味着在宣传报道上严格按照党性原则进行;在经营上,各媒介是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对电视而言要获得盈利必须获得收视率,而要获得收视率就必须要吸引观众、满足观众的需求,而对大众口味的一味迎合必然会引发众多问题,如前所述的过度成人化、娱乐化、教育性的缺失等等。电视节目的盈利需求也使得同类型的节目蜂拥出现,严重缺乏原创性和多样性,被模仿的不只是节目的类型,更有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不良内容反复播出也使得本就严重的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如儿童选秀类节目除了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加油!少年派》之外,还有湖南电视台的《中国新声代》、辽宁卫视的《天才童声》。同样的还有儿童真人秀节目,自2013 年10 月11 日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播出以后,各大卫视争竞以小孩节目为争取收视率的砝码,浙江卫视《爸爸回来了》、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浙江卫视《人生第一次》、青海卫视《老爸老妈看我的》等,这些节目内容形式均相似,也导致相同的问题,如儿童隐私保护问题、过度消费童真的问题、节目的真实性问题等。并且,后涌现的节目为了与之前的节目竞争,必然会采用更夸张的形式和内容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因而后出现的模仿者往往使问题更为严重。

2、节目定位偏差

如前所述,电视是商业化和大众化的产物,其盈利性质本就有导致低俗化的可能。现今各个电视台都以收视率为标杆,收视率低不仅难以盈利更有被停播的风险,利益的驱使和同类节目间的激烈竞争使得电视节目受众定位越来越模糊。节目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会迎合更加广泛的大众的收视喜好。儿童电视节目也是如此,儿童节目的受众并非只有儿童,电视节目组往往希望能获得除了小孩之外的其他观众群体,如《爸爸去哪儿》。该节目之所以能吸引到几近所有年龄层的观众获得满堂彩,是因为这一节目针对不同的受众群提供了不同的看点,小孩观看同龄小朋友的生活,青少年被小孩的可爱和童真所吸引,家长们从中看到了自己教育方式的优点和缺点,爷爷奶奶则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可爱的孙子。一个以儿童为主的节目,儿童却不是唯一的观众,甚至是次要的观众,因此,节目中难免有不适于儿童收看的内容。

3、受众过度的窥视欲

对人们窥视欲的满足和纵容也使得真人秀节目饱受争议,窥视成为节目的伦理缺陷。但人们在不断批评窥视不符合社会伦理观念的同时,又不断被真人秀节目所吸引,其窥视的欲望不断被激发。真人秀这种节目类型的出现,似乎使窥视他人隐私的欲望成为了一种正当的心理。电视真人秀节目公开播映的形式使得窥视丧失了秘密特性,与此同时也掩饰了偷拍的神秘性与不道德性。以在2014 年获得高收视的《爸爸回来了》为例,节目中的明星小孩、豪车豪宅、高级服饰、甚至明星的家人等都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因此这些因素都成为节目播出之后的热门话题,人们对于明星们的家庭、生活、工作等津津乐道,而本该是节目焦点的小孩反倒成为次重点。

三、对策

目前我国的媒介监管主要有法律监管、管理机构监管和媒体自律三种形式。对于目前儿童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伦理失范问题,除了依靠法律法规和管理部门规章之外,更需要加强媒体自律。

1、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在媒介经营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不矛盾,实际上两者相辅相成,媒介的经济收益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信息产品收益和广告收益,实际上媒介时间和版面的广告收益也完全由受众决定,也就是说媒介最终的收益都来自于受众。如果媒介一味满足普通大众的低级趣味,忽视应坚持的媒介伦理和道德,最终会被受众唾弃,如“黄色新闻”大战中的《世界报》、《新闻报》一般,最终因被世人谴责而没落。

2、坚持以儿童为主体

儿童电视节目应该坚持以儿童为主体的理念,即以儿童的感知和思维去表达,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儿童电视才有可能真正被广大儿童观众认同并接受。儿童电视节目制作人是节目最主要的“把关人”,应坚持正确的观念,坚守自己的伦理底线,做能放心让儿童收看的电视节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②王晋,《城市化倾向的电视节目对农村儿童成长的影响——一项社会学的分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8)

③陈沉,《从真人秀节目看童年的消逝》[J]《. 青年记者》,2011(11)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