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探析

  • 投稿忆片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621次
  • 评分4
  • 67
  • 0

王志潇

【摘要】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我国特殊国情相生相长,与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中,政府就是把关人,负责将相关信息向媒体和公众公布。回顾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它的建设过程并不长,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有待进一步完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布 历史沿革

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1983 年正式确立,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外到对内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可以是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任命或指定的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就某一重大事件或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发布相关信息,阐明自己的意见和立场,并代表政府部门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本文对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探析。

一、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历史沿革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以政府为传播主体,以新闻媒体和社会受众为传播客体,通过发布、传播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政务信息和重要的新闻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的信息传播机制,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对社会进行服务和管理的必要方式。①

最早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出现在19 世纪20 年代的美国,随后西方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新闻发言人制度也建立起来。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也与我国国情相生相长,与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1、建国初期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发布法律制度凌乱,人民的言论受到严格控制。与国民党统治区相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积极性,揭露国民党的反动阴谋和日本人的丑恶行径。在建国初期,1961 年5 月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和1965 年9 月29 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对我国早期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有重大历史意义。

1961 年5 月,世界各地的数百家媒体记者参加了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陈毅部长第一次率团代表中国出席,这是一次关于老挝问题的重大会议,会议上陈毅先发制人,揭露了美国破坏会议的行径与阴谋,当时中国代表团的义正言辞震惊了世界各国。1965 年9 月份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以“1964 年中国爆炸两颗原子弹”为主题,到会的中国记者以及外国的新闻官员和记者共有300 多人。

建国初期,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宣告性信息、表明自己的政策和态度,在中国外交政策的国际传播上有重大意义。但这一时期,政府主要通过报纸报刊和新华社电讯的方式向公众传播信息,对新闻发布制度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2、文革停滞阶段

1966 年至1976 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遭受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重创,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在这一时期也遭受到严重挫折。政府主要通过报纸发布新闻,但并不具备新闻发布的功能,因为这一时期的报纸已经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不能够正常发布信息,进行信息沟通。

3、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开始循序渐进地推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1982 年年初,政府开始推动新闻发布工作规范化,中央对外宣传小组起草了关于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请示。1983 年2 月,中宣部与中央对外宣传小组联合下发了关于设立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要求外交部和国务院各部委都要建立新闻发布制度。1983 年3 月1 日,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担任外交部第一任发言人,举行新闻发布会。1983 年4 月23 日,中国记协对外正式宣布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

同年6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开始举行新闻发布会,自此两会的新闻发布制度一直延续了下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政府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职能和定位有了更为理性、清醒的认识,我国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4、非典以后的完善时期

对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来说,2003年的“非典” 疫情是它的重要转折点。2003 年,我国南方发生罕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起初政府没有预料到这次“非典”疫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很多信息并没有及时、全面地向公众公开,而公众通过短信和互联网了解的信息造成他们对疫情的极大恐慌,于是对政府滞后公布、隐瞒疫情的行为产生强烈的不满。鉴于情况紧迫,政府任命卫生部副部长高强2003 年4 月18 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公众详细介绍最新疫情情况和最新进展,为了缓解公众对疫情的恐慌,决定从4 月20 日开始,卫生部每天下午4 点钟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中央电视台直播,全国人民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了解“非典”疫情的最新发展情况。

这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使政府部门深刻地认识到在重大问题中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性,因此“非典”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成熟与进步。

我国第一个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地方是上海,2003 年6 月3 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北京、山东、河南、重庆等地也相继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2004 年,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三个层次开始在国内广泛确立,形成全面展开之势。2005 年是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蓬勃发展时期,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三个层次共举办新闻发布会1088场,比2004 年增长近200 场。国务院近70 个部门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了80 多位新闻发言人;全国31 个省、区、市中,除了山西、江西、陕西、新疆等十个省区尚未正式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外,21 个省区已建立了此项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已从中央一级向地方政府推广。②

二、传播学理论在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中的应用

1、议程设置理论

1972 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虽然不能随意左右人们对事件或意见的看法,但是大众传媒对事件或意见越是强调,受众就会愈加重视。因此,受众会因大众传媒提供给他们的议程而改变他们对事件或意见的重要认识。新闻发言制度通过运用议程设置理论隐蔽地引导舆论,主要表现在从本身立场出发,根据国家、政府、公众、政治运作的需要设定、安排议程,对当前问题进行选择性、不同程度的报道,有效地左右公众对事件或意见的看法和讨论。

2、把关人和组织传播

“把关人”在传播学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最早是由库尔特·卢因提出。在传播过程中基于传播目的的不同,必然发生把关行为。一般把关人的行为有疏导和抑制两种,疏导就是允许某些新闻信息公布、流通,抑制就是禁止某些新闻信息公布、流通或暂时冷处理。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中,政府就是把关人,负责把控新闻发布会的相关信息,将过滤、删选后的合适信息向媒体和公众公布。善用、巧用把关人角色能使政府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更有主动性。

组织传播走入公众的视线是在六十年代。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就是组织传播,组织传播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个方面。在社会中,政府是最大的组织,既有组织内传播又有组织外传播,新闻发布会制度就是政府组织外传播的手段之一,用以确保政府与外部环境建立稳定、良好的联系,通过适当、有效的信息交流完成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信息交换活动,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回顾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它的建立时间并不长,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政府新闻发言人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大多有自己的日常工作,当重大事情发生时才承担起新闻发言人的角色,所以新闻发言人可以说是他们的兼职,难免存在缺乏实战经验、不会与媒体和公众沟通的问题。应该说,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对于政府来说至关重要的。新闻发言人的言语、表情、身体、服饰等综合方面都会影响媒体、公众对新闻发言人公信力、政府形象的判断。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规范与优化与新闻发言人密切相关,我们需要具备专业素质的发言人、有经验的发言人,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快培养具有专业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的新闻发言人。

第二,反馈机制薄弱。目前,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采取单一的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向媒体发布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跟进公众提出的看法和意见。政府对事情的处理结果想要得到公众的理解与支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必须及时跟进公众的信息反馈,在吸收公众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优化新闻发布制度。

第三,缺乏与新闻发言人制度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地市政府制定了一些有关新闻发布方面的规章政策,对新闻发言人员的确立、发布的信息内容等作出规定,但是我们缺少一套明确的法律来规范政府新闻发布及其相关事宜,这样容易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法可依。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握有信息发布权和解释权的新闻发言人也会造成信息在某种程度上的垄断,如果没有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监督、制约新闻发言人及政府机关的言行,不但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还会造成权利的滥用。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保证信息公开传递,维护了政府形象,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及时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不断优化新闻发言人制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杨正泉:《新闻发言人理论与实践》[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69

②杜江:《新闻发言人理论与实务》[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22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12 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