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生物教学论文范文,生物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例谈苏科版初中生物DIY板块微实验的优化

  • 投稿狂丸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47次
  • 评分4
  • 34
  • 0
  摘 要 通过对苏科版生物DIY板块“制作孢子印”和“鉴定维生素C”两个微实验的优化,旨在说明用好教材的DIY板块,不仅能促进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能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
教育期刊网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苏科版生物 DIY板块 微实验 孢子印 鉴定维生素C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实验能主动地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微实验是指能根据教学需要,由学生课后完成的微型实验。其特点是学生利用身边易于获得的材料和用具实施探究活动,实验的场所由学校转移至家庭等场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体验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DIY板块的微实验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制作菌类的孢子印”微实验的优化
  孢子印可以帮助鉴定菌类的种类。“制作菌类的孢子印”这个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但是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去操作,成功率不高,每班只有少部分学生观察到放射状排列的孢子印。
  1.1 制作过程的优化
  经过多次实验,笔者发现香菇、蘑菇(菌褶面近圆形)比平菇实验效果好。选取菌类的时候要捏一捏,挑选新鲜的,但不要选水分多的菌类,由于它们容易在纸上留下水渍,干扰孢子印的形成。一些学生做出来的孢子印印迹很淡,有的几乎看不清,如果把菌盖放在纸上之后用手轻敲菌盖几下,让菌褶里的孢子飘落下来,孢子印会变得清晰。另外,有的学生分别用纸杯和玻璃杯扣在菌盖外面,发现纸杯下的孢子印效果较差,而玻璃杯的效果较好,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他们探索原因的热情。
  1.2 孢子印的保存
  孢子印很容易被擦去或被风带走,所以固定和保存很重要。教材中没有提及孢子印的保存方法,这样不利于实验结果的展示,也难以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分享、交流和分析。学生用蛋清来保存,容易上手,效果较好。如果学校有塑封机,可以直接将孢子印衬于各色硬纸之上塑封起来,既方便美观也可长期保存。
  2 “验证食物里含有维生素C”微实验的优化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人体必须的一种的营养素,它有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还原型的维生素C很敏感,易被氧化。新鲜的水果、蔬菜是天然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但不同食物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实验室常用吲哚酚(2,6-二氯靛酚钠盐)来进行维生素C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无论是是药品还是实验仪器都较难获得,无法在初中学校开展。也有用维生素C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实验原理来验证维生素C的存在。教材是用稀释的碘酒逐滴加入含有芡粉的新鲜豆芽汁里,然后观察蓝紫色是否产生来检验维生素C是否被完全消耗掉,实验设计比较巧妙,但未能细化实验要点,也未深入探究维生素C含量的差异及影响含量的因素。
  2.1 细化实验要点
  常见的蔬菜水果如青椒、草莓、青菜、黄瓜、桔子,以及超市买的各种果汁都可作为实验材料。学生在家里可以用研钵、多功能料理机研磨固体材料,纱布过滤得到较清的汁液,操作简单、迅速,而且能够有效防止材料中维生素C的氧化。此外,2 mL的汁液较少,笔者认为移入试管中较为合适,学生也可以用家里方便易得的容器替代。
  2.2 拓展DIY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计数使蓝紫色消失所需要的碘酒滴数,来进一步探究哪咱饮料或鲜榨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高?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桔子皮和果肉哪个维生素C含量高?煮熟的蔬菜水果里维生素C含量会有怎样的变化?加盐后,对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有没有影响呢?长时间放置的蔬菜水果维生素C含量会降低吗?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状态从“观察――兴趣”上升为“质疑――思维”。通过这些探究性的实验,学生可以知道炒菜时加的盐越多,烹饪的时间越长,蔬菜水果储存的时间越长,维生素C的损耗就越多。这是对“饮食和营养”这节课内容很好的补充,也能将学生身边的资源加以利用,辅助课堂教学。
  DIY板块的生物微实验基于教材内容,又是课堂的延伸。笔者让学生分组在家自制酸奶、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调查小区水华现象、探究植物的向光性等,并让学生拍成微视频,建立资源库,优秀的微视频上传至校园网站,供其他学生学习。部分学生已经撰写科研小论文,比如题为“荷花池公园水质调查”的报告已经提交给市环保局。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分享与交流。教师应转变课程观,树立社会即课程,生活即课程,学生即课程的思想。通过挖掘教材、抓住DIY板块的微实验,让生物课堂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真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谷辉.高效生物学课堂离不开“微实验”[J].生物学教学,2014,39(1):40.
  [2] 胡正祥.谈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学生物学,2007,23(12):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