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聆听、思考、内化

  • 投稿唐宝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602次
  • 评分4
  • 57
  • 0

韩伟伟

摘 要:教研活动中的听课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促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听课对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立足于教学实践,要提高听课有效性,应在把握听课的指导思想、听课前的教学设计准备、课堂上的“聆听、思考”及课后的“内化”等环节上下功夫。

关键词:听课有效性 辩证听课 聆听 思考 内化

韩伟伟,男,安徽省明光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听课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学科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实现高效课堂、满意课堂,实现有效听课,教师们需要认真科学地听课,在聆听中思考、内化,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青年教师由于初上工作岗位,对教材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教法也不是很成熟,所以频繁而有质量的听课就变得格外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教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与特点。如果我们能批判继承、为我所用,将别人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理念,这将对我们在教育事业道路上的成长大有裨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们听课存在着质量问题,存在着低效率的“粗放式”听课。由于每学期学校都会要求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听课节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往往为了赶“任务”而听课,导致只注重听课的数量而忽视听课的质量。若要实现高效率的“集约式”听课,我们应当注重课堂上的“聆听、思考”以及课后的“内化”。

一、用辩证的眼光与学习的态度听课

首先在态度上,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听好每一节课,在每一节课堂上都能收获体会。如果只听不想、不总结,听过就忘,那就浪费了一节课的时间。如果边听边思考,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那会使自己的教学更丰富,更具有特色。

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完美的,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各种各样的公开课、常态课,要以理性甚至挑剔的眼光学会去提取,以便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不管多么优秀教师的课,课堂也难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使是名师的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鉴别,切忌不假思索、盲目照搬。应该创造性地吸收,有选择地学习。有些教师的风格很有吸引力、独创性,有的风格符合你的特点,这样可以学习、模仿、借鉴、吸收。有的教师特点可能与你的风格大相径庭、无法融合,这样的话,他们的课我们只能去欣赏,去赞美,而不能为我所用。

不仅如此,听课的时候,我们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简单的旁观者。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在听课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搞清楚去听的课程内容是什么?本课内容在整本书的地位如何?要明白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重点、难点都有哪些,我准备如何解决?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我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确定教学环节和流程,我会选择哪些探究情境?在设计这堂课时我有哪些困惑?如此等等。同时在听课中把我设计的教案与授课教师加以对比,才能在听课中做到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听。我们应该有备而来,积极参与。在听课中我们既是“授课教师”同时又是“学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认真、仔细,从而为自己如何上好一堂课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听完了一节课,结合自己的听课笔记写出听课评语,认真点评,汲取可取之处。特别是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认真与所听课予以对比,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课堂上的“聆听”与“思考”

有了前期的准备,我们在听课中就掌握了主动。接下来就是课堂上的“聆听”与“思考”了,这个环节是整个听课活动的核心。“聆听、思考”就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所谓眼到,就是密切关注教师的教态、学生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所谓手到,就是在听课笔记上详细记下该节的教学内容,记下自己的困惑和感悟。所谓心到,就是在观察课堂时对每一处都细细体会,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也许仅仅一次的漫不经心就会错过一个亮点。这个过程就是聆听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聆听。

在课堂中,我们聆听与思考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授课教师的课本资源的运用能力、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授课教师的讲解能力与提问技巧、学生的语言与行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与有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应是我们聆听与思考的重点。

首先,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在我们平时的授课中,教师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般会创设教学情境来为教学服务。“情境”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而设置的背景或平台,所以情境的效用可分为有效、低效甚至无效。每一个情境的出现必有其目的,我们一般会从三维目标出发对每个情境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每个情境的达成效果。在听课中,我会检验授课教师创设的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师生能否利用情境达成学习目标,从而总结出情境的有效程度。同时我也会在大脑中将自己设置的情境与授课教师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找到我认为授课者的缺点和自身的不足,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便服务于以后的教学。

同时,情境的多少,情境的利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一节课中情境设置较多,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但这样也会导致每个情境的利用率下降。所以,一堂课中的情境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情境反而会使学生思维混乱,降低其实际效果。“一例到底”的教学情境设置,即一堂课只使用一个情境,利用一条主线,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统一性与连贯性,不至于使学生的思绪混乱,能有效地使学生轻松熟练地掌握知识点。

其次,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学活动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即要求我们实现生本课堂、学生满意课堂。教师要切实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独特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时,获取、筛选、发现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习力和探究力。我们听一节课并判断这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我们在听课中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

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所讲知识点往往是高度概括的理论和原则。学生在听课时会因为学习内容过于抽象而走神。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把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实例化。判断授课教师有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观察课堂的气氛是否相对轻松、活跃。我一般会看学生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有没有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解决能力如何。

三、课后的“内化”

对于教师来说,课后“反思”的过程也是“内化”的过程。“内化”的过程就是理解、认同、吸收授课教师的观点与理念,把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们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实践智慧,生产了新的知识。而我们同行们的实践也是我们源源不断的智慧之源。正是在与授课教师的交流中,在对课堂的反思中,我们的专业知识得以扩展,得以提升。听课可以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的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在观察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听一堂有质量的课,然后进行认真的课后反思,能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便利的途径。

具体地说,我们在听课后,在课堂上的认真聆听与思考后,再对课堂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过几遍,进行反复的研析和琢磨。还可以查阅自己的听课记录,或与授课者交流,也可以与其他教师上的同一课做一番比较,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处,找出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进而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此外,在分析他人的授课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他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听课要注重过程,更要注重对过程的“内化”。只有做到真正的理解与吸收,才有自我的成长,这也是听课的目的与动力,是我们想要最终要达到的结果。

在听课中要会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反思与提高,才会使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好。我们应该经常去听听其他教师的课,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只要认真、仔细、主动、积极,我们都会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