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地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面向思维进阶的初中新课程地理特征教学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3-22
  • 阅读量38次
  • 评分0

摘    要:地理特征是区域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易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地理特征教学浮于表面,难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本文基于思维进阶的视角,从空间尺度、地理要素、具象结构三个维度解构地理特征的内涵及思维进阶水平,梳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地理特征教学的内容要求,并从地理特征教学的不同尺度区域和思维教学工具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启示,以期帮助教师在地理特征教学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地理特征;思维进阶;初中新课程;区域地理;


Geographical Feature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New Curriculum for Advanced

Thinking

Yang Shuyuan Luo Jialing Zhang Zhengsheng


地理特征是区域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掌握地理特征思维方法是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对地理特征的描述,也是区域认知深化的过程。学生可从“区域—空间”的视角认识区域的空间尺度、地理要素及其组合、区域内外交流与联系等,通过对地理特征的提取、归纳、分析、比较,形成对区域结构和功能的总体把握和系统认识,进而提升区域认知素养。地理特征思维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区域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能动态地分析地理事象的演变过程,要求从综合的视角培养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思维方法和能力,[1]这有利于综合思维的培养。


当前学生在学习初中区域地理时,容易简单、机械地记忆地理特征,忽视其中蕴含的思维方法,不能运用地理特征知识去描述地理现象和解决地理问题。为此,笔者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地理特征的概念内涵及其教学路径进行阐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特征分析的思维方法,实现思维进阶,落实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


一、强化地理特征描述训练,提升思维进阶水平

地理特征是指某一地理事象区别于其他同类地理事象的典型标志。地理特征是通过对地理事象的比较、概括、分析和综合而得出的,其形成需要学生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深入概括、推断和分析地理事象的发展过程与动态格局,属于地理理性知识。[2]


学者通常将地理特征按地理要素性质的不同划分为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3][2]也有学者从地理环境的角度提出,地理特征应包括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空间特征、演变特征以及分布特征;[5]或者认为地理特征的结构具有共性,可概括为数量特征、质量特征、类型特征和分布特征。[6]这些划分方式从整体上对地理特征进行分类,忽视了地理特征的尺度属性。为此,本文将地理特征划分为空间尺度、地理要素、具象结构三个研究维度,如图1所示。结合新课标要求,将空间尺度细分为全球、大洲、地区、国家及地方。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地理特征可以细分为各要素。通过对地理要素组合起来的地理事象进行比较而抽象概括出的地理特征具有普遍性的结论,[2]其属性特征、空间特征、变化特征及比较特征的具象结构如表1所示。


图1 地理特征研究维度划分


表1 地理特征具象结构的内涵解构


描述地理特征是学生思维认知建构的过程。[8]学生认知与理解地理特征知识的过程可以促进其思维认知水平不断向纵深发展,逐步形成高阶思维。布鲁姆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按照简单到复杂、低阶到高阶将认知行为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9]因此,本文参照布鲁姆认知理论,将地理特征在思维认知上的表现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三个水平等级,如图2所示。水平一为记忆、理解层次,学生通过资料与地图,在头脑中建立起具体的区域地理形象,进而转化为概括程度更高的地理特征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形象与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分析我国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时,在“高寒”的区域地理形象基础上,能够从地形、气候等主导因素中寻找这一区域地理形象的成因,生成关于该区域概括性的地理特征知识。水平二为应用、分析层次,学生能够从地理特征各维度归纳区域地理特征,并生成描述方法,迁移应用至其他区域,提高归纳概括能力及演绎推理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江的地理特征时,能提炼出河流属性特征、空间特征的描述方法,进而迁移应用至黄河地理特征的学习。水平三为评价、创造层次,学生能客观、准确评价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演化的影响,因地制宜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措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例如,干旱为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学生能够辩证看待干旱对当地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对应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合理措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图2 地理特征的思维进阶水平与表现


二、对应新课标的内容要求,着力培养思维能力

新课标是开展地理教学的重要依据。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内容要求,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开展地理特征教学、培养思维能力,有利于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以空间特征为例,教师开展地理特征教学和思维能力训练内容包括:描述空间分布特征(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说明空间分布特征的关系(归纳概括能力、演绎分析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差异与联系(归纳概括能力、演绎分析方法);分析地理空间格局对地理事物发展的影响(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评价地理空间格局的优劣(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新课标中关于地理特征的内容要求总计为35条,其中“认识全球”模块10条,“认识区域”模块8条,“认识中国”模块14条。笔者分别从全球、大洲、地区、国家、地方尺度,分析新课标内容要求中涉及的地理要素、具象结构和对应的思维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新课标对区域地理特征知识的教学与学习要求。


全球尺度下地理特征教学及思维能力培养要求如表2所示。新课标中全球尺度的地理特征内容要求主要集中在地形、气候、人口要素方面,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与地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主要气候类型和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分布。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以归纳概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应用与分析能力为培养重点,需要学生从地理图表、地图等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用地理语言描述或归纳地理特征。


  


表2 全球尺度下地理特征教学及思维能力培养要求


大洲、地区尺度下地理特征教学及思维能力培养要求如表3所示。新课标中大洲与地区尺度的地理特征内容要求除了对大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资源等单一要素的描述外,还突出了大洲、地区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综合特征的归纳,更加注重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培养。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主要以演绎推理、归纳概括等应用与分析为主,强调学生掌握地理特征分析的“一般思维法则”在大洲、地区的迁移与运用。


表3 大洲、地区尺度下地理特征教学及思维能力培养要求


国家尺度下地理特征教学及思维能力培养要求如表4所示。新课标中国家尺度的地理特征内容要求主要包括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地理特征与人口、民族、工农业生产、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在具象结构方面,突出属性特征、空间特征、比较特征方面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辨识某个国家“象征”与“属性”的基础上,比较同类地理特征,挖掘不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应用与分析能力。


  


表4 国家尺度下地理特征教学及思维能力培养要求


地方尺度下地理特征教学及思维能力培养要求如表5所示。新课标中地方尺度的地理特征内容要求主要涉及小尺度区域的城市和乡村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的特征状况,要求学生从大尺度区域的地理特征中把握其内部某个次一级区域的整体特性,同时引导学生聚焦小尺度区域范围内的地理特征的空间异质性,提高不同空间尺度地理特征信息的转换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周边的世界。


  表5 地方尺度下地理特征教学及思维能力培养要求


总之,新课标涉及的地理特征知识较多,几乎每个模块都包含自然地理要素特征与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的相关知识;在内容要求的行为动词方面,“运用”“说明”“描述”“归纳”出现的频次较高,强调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具象结构方面,四种结构的特征均有涉及,其中属性特征所占的比重最大,需要学生辨别不同地域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在教学中介和途径方面,以根据图像或文字资料进行描述、归纳为主,强调地理可视化的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从思维能力的培养来看,以记忆、理解和应用、分析为主,引导学生识别不同区域地理特征表现,辨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特征的类型,比较不同区域之间地理特征的差异,掌握相对应的地理特征思维方法并进行迁移。


三、面向思维进阶的地理特征教学启示

初中地理特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清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特征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建构地理特征知识框架,将地理特征知识内化于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从不同尺度区域和思维可视化工具两个方面谈谈对地理特征教学的理解与启示。


1. 重视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特征教学

新课标在构建地理特征的内容要求体系框架时,注重全球、大洲、地区、国家、地方等不同尺度的转换。不同尺度之间的区域地理特征相互关联,而尺度的大小决定了地理特征的表述维度、详略程度方面的差异。因此,学生在构建地理特征知识体系的时候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思维误区与认知障碍。基于此,教师进行地理特征教学时,需要结合地理成因与地理规律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构建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特征知识体系。对于大尺度区域的地理特征表述,要抓住共性的特征;而对于次一级尺度或者更小尺度区域的地理特征表述,要突出区域的特殊性,表述要更详尽、具体。例如对河流特征的描述,亚洲的河流和中国的河流空间尺度大小不一,但在地理特征上具有从属关系。亚洲河流“由中间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在大尺度上表现了中国河流流向,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因而中国河流大部分是“自西向东流”,两者在河流流向特征方面具有共性,即“河流自高处向低处流动”。地理特征在不同尺度的区域具有关联性,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尺度转换,培养学生对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特征的表述与迁移能力。


2. 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学习地理特征知识

思维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结构、方法及策略呈现出来,使其形成清晰可见的过程。[9]不同区域各要素的地理特征复杂多样,而且地理事物和现象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因此,教师在地理特征的教学过程中可运用一系列图示工具呈现学生的思维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要素分析地理特征。教师可以据此判断、指导、修正、评价学生地理特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高阶思维的认知加工。笔者以思维图示法为例,呈现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地理特征教学中的应用,如表6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可视化不是为了画图而画图,而是通过具体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思维方法。例如,双气泡图在教学中已经隐含了其着力点为“寻找不同地区地理特征的相似与不同”这一思维策略,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对其异同进行解释,并思考其背后的地理成因,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思维含量。


  表6 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地理特征教学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4][7]卢万合,马清潮.地理特征认知的“一般思维法则”及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20(12):107-110.

[3] 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王向东,王海霞.学科视域下中学地理特征知识的教学视角分析与认知结构构建[J].地理教学,2016(02):8-10+29.

[6] 瞿春光.高中地理特征教学的重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6):180-182.

[8] B.S.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罗黎辉,丁证霖,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9] 刘濯源思维可视化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