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学案教学:轻负高效背景下幸福课堂建设的新路径——以《云雀》一课的学案设计为例

  • 投稿通信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43次
  • 评分4
  • 29
  • 0

张 萍

赵加琛、张成菊在《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认为“学案”相对教案而言,它是素质教育指导下,由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设计的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设计的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使用的学习方案[1]。学案教学即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借助学案开展的课堂模式。

“轻负高效”背景下幸福课堂的建设,顾名思义,即建立“轻负-高效-优质”的课堂模式,让师生在安全与自由、民主与关怀、轻松与愉悦、趣味与美感、自主与挑战、合作与分享、满足与实现的课堂环境中获得幸福感。

学案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势在多方面都与轻负高效背景下幸福课堂建设的目标不谋而合,由上海市杨浦区控江附校L老师《云雀》一课的学案教学尝试可初见其端倪。

一、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众所周知,教育的核心关系实际上就是“教”与“学”的关系。传统的课堂往往是“师授生受”: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将所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而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其结果就是教学效果不佳,师生都不满意,甚至学生会出现消极抵触的情绪。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基本的标志就是从“教师本位”逐渐转向“学生本位”,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定教。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2]。

幸福课堂建设在学生层面的目标之一是培育新的学习方式,增强课堂主体意识与合作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生态环境;在教师层面的目标之一是,“以教学方式和课型‘做中建’更新教育教学价值观念和专业思维方式”。而学案正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模式,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给教师提供了一种组织课堂的新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在《云雀》一课的教学中,整堂课以两个学习任务贯穿:一是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在描写中流露出的情感态度,举例说明;二是自主提炼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学生的主体性突显无疑,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以往的备课方式只需要教师熟悉课标、大纲、教材,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就可以上好课了。但是使用学案进行教学,不仅要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在认真钻研课标、教学大纲、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更要充分了解学情,以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出适合学生使用的高质量的学案。这样一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

以《云雀》一课的学案设计为例,教师设定了“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对于云雀的情感态度和云雀的精神”的学习目标,并据此安排了两个学习步骤。课堂实践发现,通过40分钟的课堂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达成该目标。尤其是让学生自主提炼学习重难点环节的设置,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学力水平的提升,比较巧妙。

三、学生学习动力的增长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云雀》一课中,L老师编制的学案短小精悍,清晰地呈现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主要任务,让学生一目了然。继而学生带着任务去研读文本,教室里一时非常安静,大家都在埋头看书、写字答题,只能听到学生翻书和写字的声音。整个过程中,学生有疑问就会主动与同伴讨论或者向老师提问,由过去的“要我学”真正转向“我要学”。

四、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评价,一般是由教师以学习成绩为单一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但学案教学给新型评价方式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如《云雀》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加入了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两种新型评价方式,即学习步骤一中要求学生“前后互换学案,在觉得好的地方打五角星,也可写上理由”和学习步骤二中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评价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

从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学生非常乐意参与到对同伴的评价当中去。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用红笔批注,都很投入。如果遇到同伴学案中自己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会自发地与同伴交流。不仅如此,学生还会在评价同伴的过程中反思自身,最终达到相互借鉴、共同成长的目的,符合幸福课堂的要求。

教师评价也不仅仅着眼于最终呈现出的结果,而是有意识地去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学案自主填写时,发现一生抓耳挠腮,便指导他“把这个句子中的这个关键词圈画出来,体会一下他的感情”。

五、师生关系的共融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是说,弹琴时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学过程同样如此,它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教育乐章。

学案教学的尝试中,为了更好地编制适合于学生使用的学案,教师致力于研究和把握学情、理解和利用学生信息、关注和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现和发掘学生的多元智能;学生则由于主体性的突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打破了“师道尊严”的壁垒,师生关系愈加和谐。

鉴于学案教学的上述优长,实际教学中可以此为建设幸福课堂的新路径,但仍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学案编制的适切性

学案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作为一种学生使用的学习资料,不能简单地提供问题情境和参考资料,必须在内容选择、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努力突出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创造性。形式方面,应避免单一,丰富多彩、充满变化的学案有助于学生始终保持对学案的新鲜感和主动探索的欲望[3]。内容方面,不宜太多,不能繁杂,必须着力在重点知识、重点方法上做文章,以给学生较多的观察、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4]。学习目标设置不能太高,应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否则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任务设置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探索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2.教师指导的全面性与及时性

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教师指导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学生本身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优等生的学习效率高,学习的自觉性强,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多;而部分学生的自觉性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有障碍[5]。教师应全面关注到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并给予个性化指导。以此课为例,当学生不能理解任务要求时,教师及时解释;当学生对文中特定语句理解有偏差时,教师及时纠偏;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援手。一切指导都有助于保障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

但由于学生自身学力、智识水平所限,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必定不如心智成熟、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故教师的指导不应局限于解决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还应及时抓住学生答问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些点进行深挖。就《云雀》一课的教学来说,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渗透

在分享成果的过程中,学生提到了“怜爱”“窥伺”等关键词,但并未当作重点。教师及时追问,并采取替换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语言咀嚼与揣摩,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文中写的是云雀,说苦难会使云雀变得更加坚强,这一点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同,但几乎没有学生由云雀联想到人类。教师这时及时介入,提出人世间往往也会出现残酷的生活和不可预知的灾难,指导学生总结出人在面对困难挫折时也应该像云雀一样不逃避、不放弃、用乐观的心情去拯救自己的深层内涵。

附:《云雀》部分课堂教学实录

生1:(我的同伴)她选择的句子是“更令人惊奇的是:她的灾祸,动荡的生活,那无数残酷的苦难”这一句,她认为这一句表达的态度是尊敬和喜爱。

师:就是作者对云雀的态度是尊敬和喜爱的是吧?

生1:然后,这一句中作者并非完全把云雀理解成母亲,因为作者把对母亲的敬爱、对在自然界的生存压力下所产生的坚强的赞许融合在了一起,使读者对云雀的理解更加别具一格。因为人类就并没像自然界里面活得那么弱肉强食,而云雀她经历过的一切让作者对她油然而生一种赞许。

师:那么刚刚我们在听她的分享中听她谈到了一个生存压力下的一个表现,请你们一起来看文本,朗读这个句子——“她的灾祸,动荡的生活,那无数残酷的苦难并没有使她的心变得僵硬无情”。结合这个句子,刚刚又听了生1的回答,你们能明白吗,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情感?是什么?对,是尊敬!是一种敬佩!敬佩她的什么?什么品质?哦,她的一种乐天精神,“她并没有变得僵硬无情”。一个人的心没有变得僵硬无情,说明这个人的心是怎样的?“僵硬无情”对应什么样的内心?哦,温柔的、柔软的内心。那你们再来看这个句子,到底云雀让我们敬佩、让作者敬佩的是她的一种什么呢?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说,如果生活苦难的话,往往会使人的什么呈现出来?在残酷的生活中,人的什么会呈现出来?

生2:我觉得人只有经受了磨练、经受了苦难之后才会把她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像云雀,她生活在这么艰苦的一个环境中,她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很落魄,她依靠她坚强的心……然后他还要照顾她的宝宝,她很令人敬佩。

师:那我问你下一个问题,就是说苦难可以让云雀变得坚强,这一点我也非常认同。但是在我们人世间,往往残酷的生活、一种灾难,也会让人变得怎么样?有的人选择坚强和勇敢,像云雀一样,也有的人怎么样?

生2:我觉得也会让人变得落魄,这是看人性格而言的。如果有一个人他觉得自己没救了,也不想用乐观的心情去拯救自己的话,他的生活会更加苦难。

师:也就是说,他在生活的苦难面前选择的是什么?

生2:选择的是逃避。

师:对,选择的是逃避、选择的是懦弱。甚至我觉得是在苦难中,有些人性中的恶也会显现出来。我觉得我们中国古语有这样一句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下一句是什么?

生:大难临头各自飞。

师: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话我再说一遍,你们再体会一下。当灾难、灾祸来临的时候,有些人选择的是什么?“大难临头各自飞”是为了守护自己的什么?利益呀!他选择的是一种自私,对吧?这是人性中的一种恶。所以说云雀让我们赞赏的是在灾祸中,她的心依然没有僵硬无情。好,那我们再来看,没有僵硬无情,她的心是怎样的呢?后面的词语圈出来——快活、善良还有合群、满怀信心。我知道很多同学对文本语言的体会是有深刻的。现在你们觉得谁还写得很好?

生3:(我的同伴生4)写的也是刚才那一句“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觉得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怜爱、崇敬”。

师:……好的你请坐。生4你自己说说看,这个怜爱体现在哪里?

生4:“残酷的苦难并没有使她变得僵硬无情”说明了作者对她除了崇敬之外还有一份怜爱。她觉得这个云雀的生活充满了苦难,但是云雀的这份快活善良等品质依然让人增加了一份喜爱之情。

师:大家都看看手中的学案,还有哪些人写了“怜爱”,你们是从哪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生5:怜爱体现在:“大自然似乎有些亏待云雀”,后面又写了云雀的心情,突出了大自然对云雀的不公平。正因为大自然亏待云雀,云雀的生活才会变得如此动荡不安。云雀在起点上就落后于别人,所以她的生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一番努力。有个成语叫做“笨鸟先飞”,因为她比别人落后,所以要付出双倍甚至十倍的努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师:换一个词语,我觉得“笨鸟先飞”还不是太恰当,应该是怎么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忧患中,云雀顽强地生长起来。刚刚你谈到一个大自然似乎有些亏待云雀。这个“亏待”你觉得体现在哪里?

生5:……云雀的爪子不是在树上而是在地上。

师:那大自然对她不公平啊,也就是让她的身体有缺陷、有不利的条件。还有吗?还有觉得大自然哪里有不公平在?大家看这句“一片浅浅的草皮……”,也就是说,在大自然中,她必然会遇到天敌,是不是?……我们针对他的这份学案,研究一下“窥伺”这个词语。可以用什么代替这个词?换一换如何?

注释:

[1]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2,(6):42-44.

[2]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6.

[3]龚国胜.学案创编:问题及改进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1,(5):48.

[4]徐惠仁.浅谈学案的设计与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版),2008,(1):51.

[5]关士伟,臧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5,(8):30.

参考文献

[1]王祥.学案导学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5,(12).

[2]李蕾.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4).

(张 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