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有效的提问串联起了有效的课堂“教”与“学”——于《雅舍》一课后的反思

  • 投稿黄宇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51次
  • 评分4
  • 75
  • 0

许云劼

在旧有观念中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边倒”的,是“填鸭式”的,是以“知识的拷贝”为主要手段的教学。这样的师生观、教学观严重地压制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也不利于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更加跟不上不断改革、强调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高考。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边的有效活动。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但“教”不是百分之百的课堂,“教”应该成为课堂的“指挥棒”;学生的“学”反而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师明确提出课堂的教学目标后,如何使学生围绕这个目标,通过自己“教”的方式,引导学生怎么“学”,启发学生“学”什么,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和“学”成为了新时期下每一位教师必须研习的课题。

一、什么是有效的“教”与“学”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劳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允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学生团体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沿,他们掌握着时代最青春的词汇,最青春的潮流,最青春的观点。“一边倒”、“填鸭式”、“知识的拷贝”带来的是学生的昏昏欲睡,按教科书与教参将生字新词、句子含义、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甚至练习答案“拷贝”给学生,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这种旧有的教学方式不是无效的,但是是低效的。

笔者认为,促进语文课堂有效地“教”与“学”,方法众多,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的授课,有效的提问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题。”一位教育界同行曾告诫为师者:“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有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它串联起了有效课堂的“教”与“学”。提问是串联,不是主导;提问是点缀,不是囊括;提问是钥匙,学生通过有效提问的引领,去主动的探求文本,从而去实现教学目标;提问是助推器,学生通过有效提问的助推,达到文本背后蕴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有效提问的关键词:趣味、主动

(一)趣味

兴趣是指人的情感指向,是人完成某项活动的最高精神境界。没有兴趣的课堂提问,会扼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如何让问题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不仅要考虑学生年龄特征,更要很好地设计问题的形式,展现教师的“趣”,挖掘文本的“趣”,将“趣”问出来,通过问题点拨学生把“趣”找出来。

以《雅舍》一课为例,此课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分析“陋舍之雅”,在抛出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被梁实秋先生几次在散文中提到的“趣”吸引,梁先生认为的“陋舍之雅”不就是他在课文中反复提到的“趣”吗?与其抽象地指导学生干巴巴地分析课文中的“陋舍之雅”,不如引导学生找一找梁先生的“陋室”中有哪些属于他的“趣”。

学生一经点拨,纷纷重新浏览课文,圈圈划划,彼此讨论。有的同学找到了“篾墙不固,门窗不严”,认为这原本是一件极不便当的事情,但作者却说“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在淡然一笑中拂去了它在人们心中可能留下的阴影,此为“雅舍”趣味一也;有的同学认为“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原本扰人清听,惹人烦厌,但作者却说“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将噪音叙为乐音,将干扰视为慰藉,将寂寞的独居过成趣味昂然;有的同学还指出“雅舍”里老鼠的来袭,蚊子的猖獗,作者也用诙谐的语言描述之,虽然无可奈何,但也不乏乐趣。

最妙的是有位同学提出文章中的一个细节,作者在谈及“雅舍”依山坡而建,进屋需攀爬几十级的土阶,“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这位同学认为此处“鼓腹而出”最见作者的“趣”处,他还现场做了一个模拟动作,吃饱了饭,捧着自己肚子,得意满满地拾级而下,一脸满足,沉浸在“雅舍”之“趣”中。同学们听完发言不禁莞尔,“陋室之雅”这个问题也在同学们找“趣”的过程中解决了。

(二)主动

有效的提问不一定是教师提出的,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反而更能刺激他们要解决问题的决心,更能促进有效的教与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也提倡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何不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这样的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每走一步”就要问自己一个“为什么”。

再以《雅舍》一课为例,在明确了“陋舍之雅”之后,笔者便开始鼓励同学问自己“为什么”。很自然的,同学们就提出了问题:“明明是陋舍,为何作者能找到雅处?”。很简单,问题的答案指向了“陋舍之雅在于梁实秋先生内心之雅”,同学们这时候已经自觉对自己提问了:“为什么梁实秋先生内心如此雅?”,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均觉得自己提的问题很奇怪,“梁先生本是文人雅客,有如此雅致实属正常啊!”有的同学质疑,“这问题与我们课文内涵关联不深啊,似乎是一个没有营养的问题!”又有同学质疑,在不断地得到结论并且不断地对自己得出的结论质疑之后,有位同学的看法引起了全班的注意:“梁先生生活在动乱中啊!”

这个时候需要作为旁观者很久的教师参与了,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并不一定是主导者,却是一个提纲挈领的引领者,教师提供的可以是问题的方向,可以是问题的线索,可以是问题的补充,可以是解决问题的课外资料。笔者在这时候拿出了梁实秋先生写作《雅舍》的背景资料,同学们明确了梁先生生活的外部环境:时局动荡,颠沛流离,物质贫乏,生活艰辛。同学们随即对自己刚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在这样一个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梁先生为什么能保持内心之雅?”、“梁先生什么样的生活态度造成了其内心之雅?”这些问题正是整篇散文的审美价值所在,也是本堂课要重点解决的教学目标,在同学们的层层剥茧中,自然而然地把问题摆放了出来,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兴致高涨,讨论热烈,教师最后要做的工作不再是提供答案,而是从同学们精彩的自问自答选择价值高的,适当总结,适当扩展提升。

除了上面论述的两个方面外,创设宽松有趣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等,均是有效提问的必备条件。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展开。

叶圣陶说得好:“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使用好教师的“教”,“教”是穿针引线,是提纲挈领,是关键点拨,是方向引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有效课堂的“教”与“学”,有效提问的串联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提问激发起了学生“学”的热情,挖掘出了学生“学”的动力,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编委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览[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2]沈引良.不能没有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EB/OL].http://bd.hbrc.com/news/view_3277613.html,2013-11-09.

[3]王富仁.情暖无寒室——梁实秋《雅舍》赏析[J].语文学习,1991,(02).

(许云劼 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语文组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