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激发学困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探究

  • 投稿七睬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837次
  • 评分4
  • 48
  • 0

韦 扬

一、重视沟通交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知识训练设计成相应的活动,如听写汉字比赛、背诵诗词比赛、成语接龙比赛、书名篇名对应比赛、名言名人比赛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前用五分钟时间口头说一段话,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些活动,既能让学生乐于去做,学到知识,又能完成了教学任务,何乐而不为呢?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仔细倾听,耐心等待,不断鼓励。教师要注意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给予合理的诱导与启示,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学活动的过程、并从中有所进步。此外,教师还要吃透教材,不拘泥于课堂教材本身,把握语文学科的特征,对教学方法进行多方面尝试和突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教学目标要集中,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我县地处边远山区,学生基础差,缺乏自觉性。我校高中学生的来源主要是参加中考成绩最差的学生。经过入学测试,这些学生连小学毕业的水平都达不到,如果按高考目标去要求这些学生,那他们听课就好比听天书一样。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还没有完全主动学习之前,教学目标应单一集中,内容的难度也应相对降低一些。一篇课文重点或者一节课应重点围绕一两个目标,教清教透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其他目标可以点到为止。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把教学目标定为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和理清作者思想情感线索。在赏析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弄清楚写了什么景物,抓住了什么特征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就可以了。通感的手法,修辞的表达效果等则点到为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则让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学生经过开动脑筋以后,能够想得到,记得住,就会感到学习的快乐。

三、精讲多练,拓展课堂生成空间

一位领导冗长的报告会令听者很烦,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又记得了多少呢?新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精讲,不仅符合这个要求,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魏书生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是在前十五分钟,之后便开始分散,如果老师讲得太多,学生也会觉得很烦,效果反而更差。作为教师,应将本节课教师要讲的内容尽量安排在前十五分钟,并且还要避免教学内容和步骤的重复。腾出更多的时间安排一些与讲课有关的课堂练习给学生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和动脑,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去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去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又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中,导入是成功的重要铺垫,是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第一步。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现代多媒体技术,拥有丰富的素材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很好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师可将教学知识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在创建情境时可以使用一些较为强烈的视听媒介,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满足学生的好奇和求知心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如教授李煜《虞美人》这首词时,我先播放南唐后主李煜的视频,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感受和了解李煜由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沦为阶下囚的惨痛经历,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去学习这首词的兴趣。

而文本的分析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样在此过程中,将多媒体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可以随时灵活、全方位、整体化地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可以很快融入到作者创设的情境中,对文本的表达进行自我深刻的体验,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如讲授《荷塘月色》一课时,赏析“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和荷塘的四周”这三幅画面,如果只看文字,显得有点枯燥无味,学生体会不出优雅、朦胧和幽静的物境之美。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播放荷花的图片或者视频图像,这样会将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活灵活现,从而激发他们更全面、更深刻地去品读和理解课文。

五、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它是动态无法把控的、是稍纵即逝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到这些生成性资源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使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新的发现,要及时肯定表扬;即使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师预设的问题,老师如果很有把握,就及时肯定,如果没有把握,就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进一步探究,寻找正确答案。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鼓励,内心就会充满喜悦。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逐渐形成。

六、注重文本教学,认真指导课外阅读,拓宽语文教学空间

文本是教学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我们不能脱离文本,学好文本是首要任务。但是,要学好语文,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单靠文本是不够的,还要靠长期广泛的积累。因此,语文的教学既要立足课内,又要放眼于课外,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推荐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通过课外的阅读,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课内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课外的知识却是无限的。中外名著和伟人传记等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以其精炼的语言,巧妙的构思,精准的文字推敲,深邃的思想和生动优美的表现形式给人以思想启迪和审美享受。让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作伴,去领悟大师和伟人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感染,学会以大师和伟人为榜样,提升自己的审美道德情操。如教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我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欧阳修的《秋声赋》和秦牧的《秋色赋》,指导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作者描写秋天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从不同的时代特点和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去感悟作者的道德情操,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和伟大抱负的理解,又能拓宽知识视野。

七、让教学过程变成铸造钥匙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吕淑湘先生说过“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教师的“教”要做到举“一”能反“三”,让学生学会“点金术”。如教《项脊轩志》这篇课文,我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1.学生自行阅读第一段,找出常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并画出不理解的地方。2.学生自读、自学、自悟。3.提问两个同学的自学情况,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词写在黑板上,对知识性问题讲一下,留下几个问题让几个同学来回答。4.老师和大家一起回顾黑板上的这些词,找到它们的出处,并分析这些词语在当时文中的意思,然后对其意思、作用、句式等进行总结。余下的内容,用同样的方法,依次进行。文言文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学基础,不要太多的花架子。一节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因为在我的引领和点拨中,学生明白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懂课文先抓“言”,感悟情感后绕“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向导,是例子,不但要讲究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特殊职业,教书育人是职责,教师的知识和人格直接影响教育的结果。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充满魅力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教学大纲宽广得多,教学大纲的知识并不处在大脑的中心,而只是处在大脑皮质最积极区域的一个角落里,那时候他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工巧匠。”于漪在总结学生喜爱上她的语文课时说:“我以自己充满情感的完美的语言,润物无声地感化了学生,唤起了学生对语言美的追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拓展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修养境界,以自己的丰富学识和人格魅力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追求。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