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感受古人情怀,体悟古典诗词美——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 投稿雪歌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690次
  • 评分4
  • 37
  • 0

杜烨

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勾画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诗人不同,诗风也不同,例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浪漫主义,一个现实主义。李白飘逸豪迈、乐观旷达,杜甫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如我们高二在进行学考复习时,有这样一首诗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首先我们通过题目可以知道视作是要写诗人夜宿在牛渚时的情景以及由景产生的情,又通过“怀古”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写作目的是“借古伤今”或者“借古讽今”。

二、借助注释,让学生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了解诗歌情感

又如《夜宿牛渚怀古》中,首联“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和颔联“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通过一个“空”字,将景与情联系起来。首联写诗人夜宿在牛渚,看到天空中没有一片云,江面显得非常空旷寂寥;颔联写诗人登舟望月在牛渚这个地方想起了当年的谢将军。这时学生们会产生疑惑:“谢将军是谁呢?写他有什么作用呢?”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诗下注释,明白“原来当年谢将军在驻守牛渚时,曾在这里听过袁宏吟诵诗歌,他大为赞赏并邀请袁宏过船畅谈,从此袁宏声名大振”。读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原来谢将军就是发现袁宏的“伯乐”,而李白在这里“空”忆谢将军,白白想念谢将军实际上就是要抒发自己知音难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又通过最后一句“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可知诗人并未一味沉浸在自己知音难觅的悲凉中,反而准备“明朝挂帆去”,借此表达自己的旷达自信、豪迈乐观的精神。

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学习诗歌的“四读法”,即“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情感”。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高中所选诗歌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因此,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为后面深入体验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熟读精背以致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

三、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

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正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发展其创造性

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我们常说的诗歌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的“意境”。

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幅落寂单调的悲凉秋景,而它要表现的则是作者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情怀。这个意境是通过枯藤、老树等九个事物所感悟到的,这种感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启发学生想象,即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加工,展现一幅立体的画面,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诗中的想象当然也需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实现,教师大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读中译出诗文,对诗中的情与景进行初步理解,然后,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对诗文不加限制的改写、描摹。那时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会跃然纸上,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当堂竞说。如《钱塘湖春行》一诗,有的学生这样描绘:春水初平的堤岸,春云舒展,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轻巧的燕子衔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瞭乱,是绿茵的草长得可没马蹄……当学生能够当堂联想,想象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时便是入情入境了。如此诵读,学生既读出了画意,脑中展现了立体的图景,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的意境,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其创造意识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五、把握诗歌的语言美、让学生背诵积累,增添其文化底蕴

古典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鉴赏诗歌的语言,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开”等精妙含蓄的词语永远值得学生去揣摩、体味。

而更多诗句则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如:激励人们乐观开朗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寓意顽强拼搏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表达英雄气概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许多陶冶文化情操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学生学习背诵这些诗句,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他们往往通过诵读很快受其感染,势必会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从而达到心物交融、心领神会。这样不仅增添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形成了他们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新疆独山子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