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写作中的“意会”与“言传”

  • 投稿崔磊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275次
  • 评分4
  • 38
  • 0

陈 培

意会与言传是人面对以往经验及对未来事物的现象的思考和表达。人经由从事物的表象到事物本质的理解,需要把个人生活体验,以及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相对接,对事物的现象、本质、属性、价值进行筛选,找寻出其中的规律,再用“妥帖”的方式来表达。不难发现,名词性、动词性的属于比较易于“言传”的,而形容词性的(个体的感受)属于可“意会”而不大容易“言传”的。

名词性的是能看到的事物,“言传”是为了回答“是什么”,侧重于说明。例如:伞:挡雨或遮太阳的用具,用油纸、塑料、布等制成,中间有柄,可以张合。标:树木的末梢;事物的枝节或表面。肉:人和动物体内接近皮的部分的柔软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口: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马: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鬃,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巴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

动词性的是可以示范的动作,“言传”是为了回答“怎么做”,侧重于描述。例如:揭:把附着在物体上的片状物成片取下;把覆盖或遮挡的东西挪开。打: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器皿、蛋类等因撞击而破碎。考:提出难解的问题让对方回答。摸: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笑: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哭: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捆:用绳子等把东西缠紧打结。

形容词性的(个体的感受)属于抽象的描述,“言传”是为了回答“像什么”,侧重于议论抒情。例如:冷:温度低,感觉温度低(跟“热”相对)。凉:温度低,冷(指天气时,比“冷”的程度低)。热: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烫:温度高的物体与皮肤接触使感觉疼痛。柔:软(跟“刚”相对)。软:动物体内部的组织疏松,受外力作用后,容易改变形状(跟“硬”相对)。刚:硬,坚强(跟“柔”相对)。硬:动物内部的组织紧密,手外力作用后不容易改变形状(跟“软”相对)。

比较后发现,形容词性的(个体的感受)“言传”是抽象的,采用循环论证是“言传”的重要方法之一,显得抽象、模糊,难以把握。我们如果缺少了对其中一方的了解,那么对另一方的理解也就无从谈起。那么,是不是感觉的东西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呢?在“意会”到“言传”的路径上,我们能否搭建一座桥梁来使得这“天堑”变成“坦途”呢?

古代文学作品中,“孤”、“独”连用的现象是比较少见的。即使有,跟我们现在汉语中的“孤独”意义也有区别。像“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刘长卿《余干旅舍》)等诗中,“孤”、“独”这样近距离的使用的句子,并不多见。

我们现在所说的“孤独”,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孤独”的感觉。但这种心理状态,更多的时候,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他们常常借酒、月、孤月、孤舟、孤帆、孤雁、孤灯、孤村、孤烟、孤城、孤坟、孤云、孤峰等有形之物来表现“孤独”。古人在表现“孤独”的时候,有时不见“孤独”二字,“孤独”之情却渗透在字里行间,所谓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情愫的曲尽表达,自然会引起无数人的内心共鸣,从而拨动人心中那最柔软部分,让人为之击节扼腕。《明湖居听书》里的白妞说书、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朱自清把那“荷花的香”比作“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些,都把“意会”的东西巧妙地“言传”了出来,看到的人无不拍案称“妙”。可见,能“意会”的,也是可以“言传”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意会是理解的内在过程,这个过程是模糊的。但它也并不是不能通过语言或其他传递信息的方式表达出来。将意会形象化、直观化,就是很好的言传方式。将“意会”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的表达出来,简捷的方法是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感、生活体验。例如,味道能听吗?我们的第一感觉是不能。但是,听到西瓜切开时的那脆脆的声音,你能判断出那瓜肯定好吃。炒东西的时候,热油遇到水,响亮明快的“沙拉”声,让你感受到的绝不是这声音,而是这声音中透出来“爆香”,想到的是那让人垂涎欲滴的佳肴。这味道不是听来的又是怎么来的?这就是一种“体验”的激发。

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感悟”、“积累”指的是一种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存储过程,即心理“内化”过程;而应用则是一种信息的提取、加工和输出过程,即心理的“外化”。这一教学要求,简言之,就是要将“意会”付诸“言传”。实践也证明,将“意会”的“言传”出来,是可以做到的。认识是行动的前提、动力,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让我们看看,通过有效的指导,学生是如何将“意会”的东西“言传”出来的吧。

“听说你的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我的同学惊讶地望着我。“对呀。”我高兴不免带着些得意。要知道我以前的作文水平不能超过及格线,这次算是咸鱼翻身了。可是,她哪里知道我在这方面花了多少功夫呢?“你真棒。”她说。我听了,那心里啊,就像掉进了蜜罐。“哪里、哪里。”我嘴里谦虚着,不自觉地哼起了“两个蝴蝶”,一蹦一跳地走进了教室……

苦,是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是长城脚下的役夫的雪;是林木工人手上的老茧,是年老者脸上被岁月刻出的刀痕,是草原上枯黄的草,是铁犁上的斑斑锈迹……苦是当我们吃瓜子时,突然吃到一粒坏的瓜子从味蕾处传来的一种感觉;苦是我们参加军训的时候,每天都挂在嘴边的那个字;苦是我们瞌睡的时候,想睡而不敢睡不能睡时的那种感受……

无聊

静谧的夜,微弱的灯光,黄昏一样的颜色。独自坐在床边,滑动手机,翻阅着的聊天记录,看着我们从陌生走向熟悉,再从熟悉变得陌生……世态炎凉,原来时间和距离真的可以冲淡一切。不知补觉,又一次拨打了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号码。但是——关机。心猛地一揪,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弥漫全身,我无力地躺倒在床上,默默地哭泣……

伤感

窗外,阳光明媚,烘干了昨天的湿气;窗户上蒙上了的水汽,模糊了我的视线,扰乱了我的心……静静地趴在桌子上,倾听秒针转动的声音,回想着刚才的电话,“爸爸妈妈工作忙,不能陪你过生日了……”等了几十天,等来的就是这几句话。我咬住嘴唇,不停地揉搓着衣角。我强忍着泪水。但眼泪终究不争气起流下来。

……

这里,学生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叙事的方法、例举的方法、描述的方法、诠释的方法、比喻的方法、抒情的方法……“言传”了心中的“意会”,可观、可赏、可触、可品、可视、可嗅、可感……可见,“意会”的个体感受是可以“言传”,学生将“意会”的“言传”出来,获得了一种与人分享的愉悦,倾诉的快乐,表达的顺畅,这无疑有益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