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析莫迪亚诺与《暗铺街》

  • 投稿霸霸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1010次
  • 评分4
  • 11
  • 0

王郡媛

【摘要】本文旨在分析2014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小说家莫迪亚诺与其作品《暗铺街》。通过分析小说中出现的几个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如“失忆人群”,“父亲的缺失”,“地点迷失”等,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特有的手法将现代人面临的对自我身份的困惑植入自己的小说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莫迪亚诺 身份 失忆 表达手法

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最炙手可热的、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家之一。作为新寓言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1978 年他凭借小说《暗铺街》获龚古尔文学奖。通过阅读莫迪亚诺八十年代前期的小说不难发现都有着一个相似的主题,或主动与过去决裂、或被动遗忘过去的主人公寻找记忆的过程。而他笔下的时代背景大都为二战时期,这与他本人的经历不无关联。他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走私活动,战后在金融界工作,母亲为比利时籍演员。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自己、父母的影子。

一、关于莫迪亚诺

1、莫迪亚诺小说中的社会背景

莫迪亚诺的小说大多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占领时期为背景,小说背景中的“占领”指的是1940 年到1944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组织武装占领法国的这段时间。但他并不直接描写战争,而是借用战争时期的阴郁气氛来反映当代的社会现实。《星形广场》的主人公是个犹太青年,他从法国逃到以色列,却依然无法摆脱法西斯的阴影,最后在巴黎凯旋门前的星形广场被处决。在德军占领时期,犹太人必须在胸前佩戴黄色的星形标志,因此“星形广场”这个标题有明显的象征意义。而《夜巡》的主人公则是一位年轻的双重间谍,同时为盖世太保和抵抗运动效劳,在进退两难的处境中最终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当时占领区和自由区将法国一分为二,大部分处于德国的控制之下,而巴黎理所当然成了占领区的中心。虽然自由区的任务是保护居民不受伤害,但实际上这个政权也是为了战胜国的利益而存在的。作者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犹太血统而摆脱不了被偷被抢、被审查甚至是被关到集中营的命运。这恰恰是当时犹太人的缩影甚至可以说是作者自己的缩影。于是很多比较敏感的词,例如“询问、偷抢、灯火管制、猜疑”等出现在作者的小说中。作者将这种亦幻似真的东西与当时的历史紧密结合,写出了许多珍贵的、耐人寻味的作品。

2、莫迪亚诺真实经历与时代背景的联系

因为莫迪亚诺在创作中存在强烈的“自我虚构”性,所以可以通过挖掘作者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记忆来发掘原因。而作为生长在法国的犹太人后裔,莫迪亚诺非常重视自己的根,因此很有必要从整个犹太文化背景出发来审视他的作品。这种叙事方式与莫迪亚诺的创作习惯密不可分,他曾说:“我喜欢搜集旧报纸、旧档案、城市交通图,这都是为了创作。如同一个演员,我要了解确切的细节,以便进入角色。环境比情节更使我感兴趣,我不喜欢勉强结束一次调查。”而20 世纪70 年代的法国陷入了回忆性的社会思潮中,莫迪亚诺笔下的“海滩人”也都在寻找自己的过去,渴望通过过去的生活足迹来确认自己现在的身份,因此“海滩人”形象的塑造同当时的社会风潮有着密切的关系。

父母经常不在家的成长环境让他与哥哥吕迪相依为命,不幸的是,吕迪在10岁时患病去世,这宣告了他孩提时代的结束,而他因此心里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怀旧情节。

事实上,作者希望的正是别人所不屑的,那就是一个安逸的童年。当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占领时代”,虽然从未亲身经历,但这件事情的后续影响一直缠绕着作者的心灵。在小说《户口簿》中他曾写道:“我正是在占领时期这种有毒的腐土中发芽的”。作者确信占领时期是他生命中的一个固有片段,他的记忆先于他的出生。

3、莫迪亚诺的写作特点

(1)不动声色的叙事。莫迪亚诺的作品如同一个博物馆,那些记录着个人经历和身份的物品——照片、信件、电话簿、简报、明信片、年鉴,还有别人模糊的记忆中流露的只言片语充当着不动声色的叙事者。而莫迪亚诺的博物馆散落在巴黎的大街上,所有人成为它的所有者和参观者,它不断更新又不停遗失,《暗铺街》中“我”搜集了越来越多的信件、照片、出生证明、记事本,获得散落各处的地址、电话号码,“我”的身份却依然消散在迷雾中。这些地址、照片代替故事人物出场,同时担当无声的叙事者。

莫迪亚诺的作品都不太长,《暗铺街》也是,字数不多却分有四十七章,最短的不过是一个地址,如第四十一章:“Auteuil54-73:巴黎第十六区福科勒斯5 号,彗星停车场。”这是一个知情人的地址和电话。这些电话、住址成为“我”梦游的道具、行为指向,不然还能依赖什么追寻过去呢,这是私家侦探的工作方式,最后他以此来寻找自己的过去。这恰恰体现了“我”对现实的态度:“生活重在过去,而非未来。”寻找本身成为对生命的执着。

(2)虚构存在的一种方式。莫迪亚诺不断模拟这种梦游的状态,《暗铺街》中到处充满不确定的时间,“也许”、“可能”、“大约”之类模棱两可的用词,他试图营造一种不真实的幻觉,恰如梦游。梦游状态的人身份永远是未知的,他在梦中可以成为任何人,身份迅速变换。

另一方面,莫迪亚诺借助昏暗朦胧的环境营造这一梦游场景:空荡荡的街道、氤氲的空气、濛濛的雨雾、昏黄的灯光、漫天的大雪、分不清的四季。如果说莫迪亚诺在叙事上对地址、电话、证件等物追求极为精确的话,那么他在情境叙事中对环境的描写却极为暧昧。小说人物的声音消失在隆隆的地铁声中,隐隐约约的楼房和人的身影消散在巴黎夜晚的薄雾里。在这种氛围中,人的身份也变得模糊不清。

从叙事方法上看,叙事时间的错乱是造成梦游效果的极好方式。莫迪亚诺在《暗铺街》中不断打破叙事时间的一致性。

莫迪亚诺故意将这些记忆混淆在一起,试图去模拟回忆本身的真实路程。他在谈自己的写作时指出,“很少能够当场讲述这些东西,因为总得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感觉流逝了的时光。

二、《暗铺街》简介

1、《暗铺街》中当代法国人物形象分析《暗铺街》昭示了一个不确定的主题,以侦探小说的外形对主人公进行了描述。

莫迪亚诺在文中对“海滩人”的直接描述只有一处,但足以揭示当代法国人的“海滩人”这种形象。即“像一团从未凝聚过的水蒸气”,所有的日子都是为了点缀别人的生活,没有自己存活的意义,出现和消失都无关紧要。纵观全书,这种“海滩人”的称呼形象的反应了那个时期法国人的特征。而这个故事的整体结构表达了很矛盾的两层含义。一个是当代的法国人(也就是文中“我”的缩影)遗忘了过去,遗忘了历史,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忘记了根的所在,于是生活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表达了当代法国人对于现实生活的迷茫、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于人生的怀疑和无存在感的恐惧。而另一方面,虽然生命像水蒸气一样脆弱,很容易挥发,但“我”依然坚定的寻找自己过去存在的每一个线索,来证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也表达了当代法国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安稳生活的执着。作者通过这两条互相矛盾的思想形象的表达出了法国人的独特。正像《暗铺街》译后絮语中说的一样“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和鲁迅在《野草》中描述的一样“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个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这是鲁迅先生的原话,这本书是在五四落潮期写的,鲁迅先生在这部书中展现了各种矛盾和困惑,有对人类自身的,有对时局的,但其中又有希望,所以用野草来比喻。而莫迪亚诺之所以写出“海滩人”也是他对当代法国人的生活深刻体会和认识的结果。

2、《暗铺街》的影响

莫迪亚诺的代表作《暗铺街》在国内就有5 个译本,译者分别是李玉民、王文融、薛立华、小禾和黄雨石,在莫迪亚诺获奖的时刻,也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笔者个人最喜欢李玉民先生的译本。《暗铺街》是卓越的小说,但很难将它进行归类。从叙事来看,属于侦探类,从主题来看,是绝对的纯文学,而国内的很多文学网站又将其归类到科幻玄幻……笔者个人最喜欢的则是它的那种不断寻找和伤感的氛围,这个寻找的主题也贯穿了莫迪亚诺从上世纪60 年代开始的几乎全部创作。直到获奖当天,诺贝尔奖评委会终于对他这个坚持了几乎半个世纪的努力给出了肯定:因为他对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揭示,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每个人就像书中的那个流亡者,守着几张泛黄的照片,一把餐馆里饰有凹纹的椅子,眺望着记忆逐渐远去的千帆尽处。乡音未改鬓毛衰,等到我们终于有一天可以再次聆听从时间隧道中传来的回声时,会忽然发现,自己的面目,像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一般,竟成了最为模糊的组成部分。

三、莫迪亚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及各方评价

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4 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获奖者姓名。他说,莫迪亚诺作为作家,以回忆的艺术唤醒了最难以捉摸的人类命运,揭露了占领时期的生活世界,从而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莫迪亚诺的作品主题主要围绕着“记忆、遗忘、身份与愧疚”,巴黎这座城市经常出现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中。有时,他也会将自己多年积累的采访、报纸文章或笔记当中的素材融入作品。在小说《暗铺街》中,莫迪亚诺成功地讲述了一个侦探失去记忆,并努力寻找自己身份的故事。他也凭借这部小说于1978 年获得龚古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贯难以预料,此前呼声颇高的菲利普·罗思、乔伊斯·卡罗尔·奥茨、以及村上春树均与大奖失之交臂。而莫迪亚诺获得2014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势必会对中国的文学市场带来影响,但只能导致“我”的过度泛滥,毕竟中国作家缺乏文艺复兴和近现代文明的那种洗礼,对这个“自我”的认识或反思、剖解和应用,从语义学和叙事伦理角度,尚未分清,一旦表述,总会不自觉地陷入自恋症的泥沼,寓意不仅未增,反倒熵增。

与此相应的是两位中国流行作家,王朔和王小波都曾经公开表达莫迪亚诺对自己的影响。王朔在自述《我看王朔》中甚至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暗铺街》是一本对自己有影响的书,《玩的就是心跳》就是源自《暗铺街》(Rue desboutiques obscures),只是他学了个皮毛,只学会了把水搅浑,却无能力再次澄清,因而到后来不能自圆其说。而王小波小说里的语言和这两本书非常相似,尤其是《青铜时代》里的《万寿寺》。很多人说王小波师承卡尔维诺,其实无论从小说形式还是语言风格,莫迪亚诺才是王小波的灵感来源。不过王小波也不讳言莫迪亚诺对自己的影响,作为自己推崇的作家,王小波在《万寿寺》的开篇就写道:“莫迪亚诺在《暗铺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这本书就放在窗台上,是本小册子,黑黄两色的封面,纸很糙,清晨微红色的阳光正照在它身上。病房里住了很多病人,不知它是谁的。我观察了很久,觉得它像是件无主之物,把它拿到手里来看;但心中惕惕,随时准备把它还回去。过了很久也没人来要,我就把它据为己有。”

当然,大众对于莫迪亚诺这位作家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的。诗人、画家邹昆凌先生说:“他(莫迪亚诺)的作品平易真实,悲悯忧伤,感人肺腑。”另一位大学教师魏云说:“读过他的一本书,不就是《星形广场》《环城大道》的那位作者吗?还以为是个新人呐!”新世纪以来“50 后”获奖的就莫言、帕慕克和赫塔·米勒这三个人。还有大批健在的杰出作家,也有可能获奖。但毕竟他们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的遗产。二十世纪上半叶重要的文学遗产,大概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了。而莫迪亚诺作为一个1945 年的作家,他的成功是必要的。

结语

博尔赫斯在谈文学与梦的关系时曾借用奥地利诗人瓦尔特的诗句:“是我梦见人生,还是人生是一场梦?”有人说,《暗铺街》是一部自白小说,作者莫迪亚诺其实是在寻找自己。从1968 年第一部作品《星形广场》开始,莫迪亚诺的小说人物始终在回忆和寻找,寻找父亲,寻找丢失的情人,寻找自我。《暗铺街》第一句话就是:“我什么也不是”。这句话好像是自嘲的,但对于一位专门探寻秘密以及寻找故事的私人侦探而言,那就好似有着特别的感慨了。除开感慨一种生命意义的难以确认之外,莫迪亚诺还赋予它更多的寓意。莫迪亚诺将这种现实中的迷失延伸至普遍的个体生命体验中,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可以看到这种时代印迹逐渐淡出,无时性的个体记忆成为小说的重点,《暗铺街》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而他获得2014 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当之无愧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莫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暗铺街》[M].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

②阿拉伯姆:《简明外国文学词典》[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③张放、晶尼:《法国文学选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国际传播学院2011 级本科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