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数学论文范文,中学数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如何构建学生长度观念

  • 投稿关注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27次
  • 评分4
  • 80
  • 0

文/胡利群

长度单位是计量的重要内容,随着计量制度逐步统一,教材内容趋于简化,它与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学生虽然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不一定会进行量化比较。笔者在教研中发现,利用学生的一些错误资源,对构建学生的长度观念非常重要。如何运用错误资源,笔者提出了以下思考。

一、“延长体验过程”是教学实施的关键

批改作业时发现画同样长的线段,大部分数学生线段没量准,画不直。

反思:学生千篇一律得都朝“和水平大约成45度”方向画线段有何潜在的含义?是对题目中“同样长”这个词含义的不理解,还是对线段图本质的认识不到位。

师:你画这条线段的时候,为什么朝这个方向画(教师比划“和水平大概成45度”方向),而不朝水平方向画呢?

生1:题目中说,“要画同样”的线段。

生2:画成这样的(学生用手比划水平的线段),这样画出来的线段和图上的一点都不像。

从访谈中发现学生们只关注了“同样”这个词,而忽视了后面的核心词“长”。“一点都不像”这句话反映出这部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表象层面,对线段的本质属性认识不够。

【对策】在“充分感知”中构建长度观念

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水平低,教学时应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为基点,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的边,让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线段”表象,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从而实现培养学生长度观念的目的。

1.重视“线段表象”的建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际体验,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线段”的概念。如教学“认识线段”的课始,笔者设计了一个将绳子“变曲为直”的活动。

认识“线段特征”的教学片断:

组织学生观察一根绳子。

师:这根绳子是什么形状的?你能将这根绳子变直吗?

师:绳子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教师将绳子的一端松开,思考:还是线段吗?

总结得出:线段是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板书:直和两个端点。

想一想:闭上眼睛,我们是怎么将手里的绳子变成线段的。

谈一谈:现在你能谈谈线段的特点。

画一画:试着画一条线段。

有学生开始画出的线段是:

师:这条线段非常直,能一下子看到端点吗?为了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到,在数学上我可以用实心小圆点或小短竖来表示端点。

通过具体操作活动,让学生以“想一想→谈一谈→画一画”多种形式建立清晰的表象,从而直观地认识线段的特征,并初步学习借助工具画出线段的方法。

2.实现“以形助数”的目的

图形知识的学习从认知目标出发,分为识图和画图两个子项。识图是头脑中的操作,画图是行为中的操作。在“认识线段”这节课中,认识线段后要会画线段。画线段技能对“线段概念”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即学生通过画线段的过程感知线段的“直”与“有两个端点”的特征,从而”达到“以形助数”的目的,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如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学生汇报画法,·(教师出示左端缺了5厘米多的断尺)小组讨论:怎么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在画线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画线段的方法和注意点。整个学习过程,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二、精心研读,抓牢学习本质

长度单位教学中基础的题的错误较多。追其原因,“我看错了”。仅仅是看错了吗?询问做题思路,才发现学生看到题中的“量一量”,都在借助自己的尺子量,忽视了题中已有的那把尺子。

【对策】在“认真审题”中构建长度观念

由于考虑到物体长度的实际情况,课本在呈现一些物体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了缩放,“图形的放缩”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因此二年级的学生对于进行放缩过的图形会很难理解,产生这样的疑惑,“尺上的5厘米有这么长,但图上的5厘米却这么短”。

1.以“善于读题”为本,重视“数数”策略的培养

教学中提到的“度量法”是先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然后看度量对象中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度量单位的个数就是度量值的大小。比如,在解决文具盒有多长这个问题时,应该先读懂图中的信息,在头脑中建立起该问题的最初表征。一块橡皮有5厘米那么长,铅笔盒是4块橡皮拼起来那么长,因此有4个5相加,就是20厘米。

2.把握“审题程序”,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

在解决长度单位有关的问题时要做到“一看二想三读”:一是初看,即了解性读题。通过初看,弄明白题目中已知的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建立起该问题的映像。二是细想,通过联想,回忆要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三是重读,在解答之后,结果与条件相比照,查看结果是否满足题目要求。通过初看学生弄明白了一块橡皮长5厘米,图上有4块橡皮,问题是图上的铅笔盒长几厘米。通过联想,学生要回忆要知道图上的铅笔盒有多长这个问题,需要具备“替换的概念”即将4块橡皮的长度替换成一个铅笔盒的长度。

涉及长度单位的教学内容不多,但难度不小。要靠教师在教学中仔细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着力于长度观念的建立。我们深知学生长度观念的建构是在充分感知、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感知,关注审题,关注思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最终实现课程的整体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