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视知觉原理觉知下的视觉秩序感掌控素质初探——以油画创作及鉴赏为例

  • 投稿菩提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37次
  • 评分4
  • 51
  • 0

文/ 韩易明

【摘要】视觉秩序感掌控素质是审美的必备素质之一,它具有可塑性,并对视觉艺术及设计领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自19 世纪欧美的视知觉理论研究成果至今,世界范围内并未出现颠覆性创新的视知觉理论成果,视觉语言的认知普及并没有得到国内艺术工作者们的足够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国内艺术创作及审美的现状,阐述艺术家及审美群体培养自身视觉秩序感素质的重要性。

【关键词】视知觉;视觉秩序感;艺术素质;油画制作;油画鉴赏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及画论都自成体系,但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影响,西方审美体系对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后冲击”。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发展和视觉文化创意产业的开拓,创作及审美素质的培养也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现实需求。我国的部分油画艺术家也存在着纯然自发性的创作及审美现象,面对受众对当代视觉艺术及设计的茫然不解,艺术家应当将培养自身的视觉审美素质与熏陶大众的欣赏素养视为责任及当务之急。

一、视觉秩序感掌控素质的养成的重要性

(一)国内艺术品受众对于作品的解读存在困难

许多油画藏家面对作品一知半解,当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艺术欣赏群体出现后,他们的首要购买选择是从“油画村”开始的,于是这样的欣赏导致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大众开始混淆了油画欣赏标准的界限,从而给不靠谱的漫天出价提供了便利。在大多数艺术品购买者眼中,高端的审美品位并不是他们唯一的追求,但文化产业必须面对这一残酷的生存现实。归根结底,大众需要仰赖艺术规律的普及教育给予帮助,而这样的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于作品欣赏判断力的教育,这种判断力原理来源于对关于视觉秩序感认知的理论探索。

(二)绘画领域的教学过程忽略了视知觉原理的理性指导

关于“视觉秩序感”的解读,非行内人是难以言尽的,因此需要美术教育对受众进行普及。我们的绘画教学是否做到了呢?中小学美术教育多为手工制作,大多数的高等美术普及教育仅仅停留在名画的欣赏阶段。而多数欣赏课程也只是进展到介绍画家的身世背景及名誉,更不用说课程对于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的重视。那么,美院中的绘画专业教学又如何呢?国内美院的视觉专业基本划分为纯艺术与设计两大类型,对于纯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绘画动手技巧本身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了,对于视觉构成知识也仅仅是粗浅地了解。有句话常被使用于开导学生:“专心动手画,不要想太多。”学生评价自身的作品,也大多依据历史名画以及某位教授的风格而定。然而事实上,一位深谙绘画技法的学生,应当能够在视知觉秩序理论的引导下熟练地掌控自身视觉思维,并具有形式整合素质。因此,如此的教学目标定然不是当下能够实现的。

相比之下,“沿袭旧式”成为绘画领域不成文的鉴定方式与评价体系。由此可见,目前国内的美术教育基本停留在19世纪之前的理论阶段。

二、视觉秩序感掌控素质具有可塑性

(一)从儿童视觉作品分析先天审美感觉的特征

儿童画并不完全是由儿童来完成绘制的,其离不开老师对画面的收拾整理。仔细地观察完全由孩子完成的作品,可了解自发审美的一些规律。我们将这样的作品与抽象绘画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做比较,就能发现其中的端倪。从儿童完成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的首先是塑造具体形象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在最初就远胜过画面抽象形式的构成意愿。而在抽象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则更多的是对于视觉语言的抽象概括和整合,画面合理有序。从外观上看来,儿童画和大师的作品都有一些天真或是偏离真实物象本身,但在绘画思维方式上,却有天壤之别。纯粹发自内心的儿童审美更多的是对于单个形象语言的完整化追求,而自19 世纪构成理念成型后的大师作品,探讨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支离破碎的视觉语言“整体”化。因此,正如学院派基础构成课所强调的那样,绘画是在完成与自然平行的绘画自身的秩序,在构建另一个合理的世界。这就是目前艺术家们正在努力培养的素质,掌控画面秩序的素质,而这一素质,需要有视知觉原理知识的铺垫。因此,探索在视知觉原理觉知下的视觉秩序感掌控素质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视觉秩序感掌控素质并非天生且后天可塑

人们所说的“艺术天赋”并非遗传。文艺复兴前后,西方人所指的艺术家实为工匠,而艺本身的含义即为技法技巧。一个艺术家只要能够将客观物象最大限度地再现出来就是所谓有艺术素质,当然,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人在通过艰苦的训练后都能够再现真实物象,因此有人认为这种素质是一种天赋。但在近现代,艺术家的素质不仅仅指再现的能力,艺术家在今天之所以被当作与文学家们几乎同等的尊称,是因为其所谓天赋的含义发生了改变,这种概念从再现物体形象的技能变为了对世界形象及其本质独特的解读,这种解读能力显然不是天生存在的,但掌握这样的能力并形成一种艺术素养也不是不可能通过后天努力取得的。因为它是一种深刻的理性思维能力,而理性的思维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同时,它离不开感性的突破,而理解了的事物能够更贴切地被感知。视觉的独特秩序感是一种知觉,而在知觉的觉悟下进行探索,则是画家和欣赏者需要共同作出的努力。

三、如何培养视觉秩序感掌控素质

那么艺术家与受众如何学习视知觉原理的理论知识并培养自身的视觉秩序感掌控素质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依据19世纪美国的电影文艺理论研究成果进行视知觉教育

推荐教育工作者及艺术家研读德裔美籍作家、美术和电影理论家、知觉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著作,并仔细研究近现代视觉构成理论的历史进程。同时结合心理学中的格式塔心理学阐释,理解画家如何处理画面中的视觉语言,而受众又是如何观赏和理解作品的。多开展此方面的国际学术交流,促进理论的革新。

(二)在艺术品评介过程中找到视知觉美感的理论根据

要真正看懂油画艺术,并完善油画市场发展,还要在作品的评介过程中找到书本理论的现实依据。目前国内的艺术市场之所以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并非专业的艺术评价体系。需要社会人才资源的积累,不能过于急功近利。

(三)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进行视知觉表达和审美训练

对于美术教育特别是高校美术教育,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及作品评价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因材施教地进行审美及创作素质的培养。书本的理论终归是灰色的,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深入浅出,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程序体系的实践。

(四)激发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在审美中的作用

要实现美术教育的人性化和视知觉素质的完善,就不能忽略理性与感性在美术教学中的平衡作用。不能一味地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也不能只论“感觉”忽略思考。只有内心健全的学生才有希望成为灵活创新的艺术家。

四、结语

视知觉原理的掌握不仅对于艺术家不可或缺,对于艺术品鉴赏家及受众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视觉秩序感掌控素质是近现代艺术工作者的基本素质。针对国内目前美术教育在这方面的不足,我们应当持批判的态度继承西方对于视觉思维原理的研究成果,发展与创新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美术创作及审美素质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视觉思维[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 [德]沃林格,王才勇/译.抽象与移情[M].金城出版社,2010.

【韩易明,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