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大璞不耀至诚寄梦——范士轩其人其艺评述

  • 投稿张赢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02次
  • 评分5
  • 55
  • 0

文/ 石海平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在艺术实践中,有不少画家坚持深入生活,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的感人作品。我们开设“扎根生活”栏目,就是要挖掘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展现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来稿或荐稿。

“大璞”和“寄梦斋”分别是范士轩的笔名和斋号。“大璞”取自“大璞不耀”一词,体现了他做人处事的低调、内敛的态度,亦有对本我价值的期许、“自恋”的成分。而“寄梦”一词则来自明人黄周星的“四海有天堪寄梦,万山无地不留诗”之句,意在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对梦想的追逐与坚守。

范士轩出生于黄河岸边的一个普通的村落,没有艺术的环境却喜爱写写画画,没有老师和临本就自己比着课本的插画、碗盘上的图案、邻家的布帘临习,甚至跑十几里地花五毛钱买来毛笔在新盖的堂屋墙上抄写课文里的诗句……就这样,他一直是所在班级甚至学校里画画、写字最好的一个(起码是之一)。初中时的美术老师贺海梁曾给予他专业、做人等各方面诸多的帮助和指导,使他每每感念在怀,贺后来总结说范士轩是他教学数年来唯一一个能坚持下来画画的学生,而范的大学和研究生的同学真正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人?他后来宁可认为自己从事艺术本就是天意的安排并非常虔诚地相信和努力地配合着这份“天意”。有人说他迷信,他却说这是积极的迷信。就在这份“迷信”之下,他淡然面对种种的挫折、抗拒种种的诱惑而坚守着梦想并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当很多人为绘画题材而发愁时,范士轩却有着人物、山水、花鸟的丰富的素材库,这些都是他一点一滴搜集来的,他会随时捕捉打动自己的自然中和生活里的美,他说很多素材不一定也不可能都要画出来,但搜集的过程起码是对自己审美能力的一种锻炼。在表现手法上,他也有借鉴和学习,但绝不盲目,而是以为我主、博观约取,对不同的题材做出相应的艺术处理。从去年开始,他一改过去以水墨为主的表现方法而创作了一批色彩感较强的具有壁画效果的人物作品并获得了诸多师友的肯定和好评,就在大家都纳闷他怎么就能画出这种全新的效果时,我在他成堆的书里翻到一本有关古代壁画的书,不少图片边上的记号、心得泄露了“天机”,而在这些心得和最后的成品之间他到底做了多少实验、经历了多少失败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范士轩的聪明还在于他能时刻牢记齐白石的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并告诫和提醒自己与前人和他人保持距离,他要自己独立长成一棵树、一座山,哪怕很低矮,也不愿做别人树干上的一根枝桠或他人山峰上的一块石头,所以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把握着自己的感觉、保持着自己的面貌。这一点实在难能可贵!在不少人都在感叹新的题材难于寻觅、新的风格难于形成而流于盲目的模仿、简单的抄袭之时,范士轩却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自己的表现题材并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大概与他那独特的审美视角、过硬的艺术定力不无关系吧!

在此,回味范士轩创作思想或理念的形成,也许会对更多的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他出生于农村,对“乡土”题材有着天然的喜爱,他成长于底层,对“草根”大众有着真挚的情感,这就决定了他的创作取材关注的多是平民百姓、凡山野水、闲花野草,同时他也对各种民间艺术有着天生的好感。这就决定了他在审美取向上便更多地倾向于自然、朴素、厚重之类的表达,哪怕是色彩强烈的画面也会给人这种感觉。范士轩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故尔其画面(包括画题)总会给人一种诗文意境的流露,尤其是近年来通过陪着儿子读书他进一步补上了古代经典文化的课程,使自己的思想、精神层面有了较大的提升。与众多的厌烦理论的画者不同,范士轩在初中时就开始从老师那里借阅中外美术史和名作欣赏之类的书了,至今还存放着当时做摘抄的皮本子,后来教中小学乃至大学他都没有放弃对中外美术史的关注;尤其是读研时他更有意强化了对艺术理论的研习,硕士毕业论文两次外审均获第一名的成绩绝非偶然。正因为有着文化理论的底子,有着大量中外名作的存储,他才能以超乎常人的艺术定力,面对各种艺术思潮的风起云涌而“任尔东西南北风”!

近年来主攻人物画的范士轩把之前的初习花鸟、后转山水以及同时练习的书法都看做是搞人物创作的必要的准备和铺垫,这使得他题材宽泛、眼界开阔、厚积薄发。其实他在上初中时就已经开始了对人物的关注,他曾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张破旧的印有李伯安的老农画作的杂志封皮并珍藏多年,也曾因相中了封底的《八女投江》而买下了当期的《辽宁青年》并记住了作者的名字——王盛烈。其高考专业失利,在苦闷之际试着给人物画家马国强先生去信并得以回复,鼓励他“有志者事竟成”。十年后他专门到上海看李伯安的遗作展并深感于李的艺术高度和殉道精神而写下文章《朝拜李伯安》;再到后来他考研时从所报考的西南的广西艺术学院被调剂到东北的沈阳师大,导师王真真竟然是王盛烈的女儿!虽因先生的去世而无缘得见,但王盛烈的创作思想还是对范士轩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其在临毕业时画的第一幅人物创作就入选了国家级的展览,由此其创作逐渐转向人物;近几年多以人物参加省展获得已身为省美协主席的马国强先生的注意并多次给予具体的点评和指导。这一切都不由使人感到在冥冥之中有着某种因缘和注定,起码,范士轩相信或是“迷信”这个的!

2013 年,中国美协会员获批,这无疑是对范士轩创作成绩和艺术水平的肯定,而他却并不像别人那样兴奋地广而告之,更没有急不可耐地搞包装、走市场。他考虑的是怎样画出更多有分量的作品,他琢磨的是如何更好的完成自己的长卷“工程”。范士轩清醒地认识着自己的不足,为此,他又特意外出学习,面对种种的不解他总以沉默回应,只是更多了几分淡然和从容。

范士轩不善言谈,在较短的时间内是不容易深入了解他的。但其常用的几枚闲章如大璞不耀、禅灯默照、任运随缘、安禅守道、至诚通天、至道不遥、和光同尘、见素抱朴等词语也许能告诉我们他的人生志趣、艺术取向所在,其中“至诚通天”是学生索字时常写的一词,他告诉学生只要有足够的真诚对待人或事,总会能达到所希望的结果,实际上他不是已经用实际行动向学生做了最好的解释和说明了吗?

“璞”是未经雕琢的玉石,在一般人眼里不过是普通的石头,也许只有范士轩深知“大璞”的价值并不断地、默默地雕琢、打磨着自己;搞易经的朋友说他是属于大器晚成的人,范士轩知道那取决于种种的条件而绝不可强求,他只是以虔诚的心态对待并追求着自己的梦想而已。我们不知道,范士轩最终会成为怎样的“美玉”和“大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大的成功一定会属于这个至诚寄梦的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