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正确使用三维目标指导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 投稿国士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10次
  • 评分4
  • 81
  • 0

语文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结果的规定,是预期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行为等方面应发生变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符合教学目标的活动有具体的指向,成为教学中的行动方向。

三维目标源自教育目标分类,是对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继承和应用,所以,教师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以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作为指导,应用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并在对目标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同类型的目标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不同的学习活动、不同的课程教材以及不同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类型相似的目标可能要求相似的教学方式。

但是教学的现状却反映出当下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水平很不乐观,下面以具体的四个优秀教案(此处的优秀教案指公开发表或者出版的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例,来具体阐明“三维目标”如何指导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A(《陈情表》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2)积累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

(2)点拨法。点拨字、词、句,通过抓住文本中关键语句,使学生领会“情”“理”结合的手法;

(3)讨论法。通过关键问题的提掣,廓清思维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会感恩,懂得用爱来报答长辈。

教学目标B(《鸿门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积累一些古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常见的特殊句式;

(2)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质疑与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其成功与失败的因素,认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

教学目标C(《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同学们的课后阅读,学生能大致了解这部古典名著的作者生平及故事梗概;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使学生在揣摩人物语言动作的基础上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3)了解“贾府”这一小说的典型环境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之间的关系;

(4)欣赏小说中语言精炼的判词并体会其预言性质;

(5)在阅读中掌握一些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习小说刻画人物时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

(2)学习作者在人物出场时各具特色而又传神的描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认识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与揭露,从而深刻认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

(2)正确了解与评价贾宝玉,学习其身上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目标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水浒传》的作者和内容;

(2)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掌握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把握情节,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转变过程;

(2)赏析文中“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

(2)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上述四个教学目标,有两个来自公开出版的教学设计,两个来自公开发表的期刊杂志,教学目标A和B是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C和D则是小说的教学目标,这两种文体都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体,分析这类文章的教学目标,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能力具有典型意义。

仔细分析四份优秀教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可以发现存在着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错把“三维目标”中陈述目标的三个维度当成了三种(类)目标。三维目标不是三种(类)目标,而是从三个方向(方面)刻画和描述一个目标,她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传统的“双基”目标仅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一个方向上刻画教学目标,可以看作是“一维目标”。把目标的三个方向(方面)理解成三种(类)目标,是传统“双基”目标思维惯性的延续。这一问题在ABCD四个教学目标中都存在。

问题二,错把认知领域内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目标当成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修订版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为知识具有领域性和情境性,把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四大类,其中程序性知识又分为“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确定何时使用适当程序的准则知识”[1]三个亚类。教学目标A中“使学生领会‘情’‘理’结合的手法”,教学目标C中的“学习小说刻画人物时所运用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的方法”和“学习作者在人物出场时各具特色而又传神的描写”以及教学目标D中“赏析文中‘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要么是“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要么是“确定何时使用适当程序的准则知识”,他们都是属于“程序性知识”的类,显然,设计者错把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目标当成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了。

问题三,错把教学过程(活动)当成了“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修订版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里,编者讨论完“什么是目标”之后,专门有一节讨论“什么不是目标”的问题,书中指出教学活动和测验/测评不是目标。书中强调:一些教育者有将方法与目的混淆的倾向。目标描述目的——预期的结果、预期的成果以及预期的变化,而教学活动如阅读课文、听教师讲课、进行实验和野外考察等都是达到目标的方法。简言之,经过明智的选择并适当使用的教学活动使目标得以实现。再来看四个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情形,教学目标A中的“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目标B中的“运用质疑与探究的方法”,其实都是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是达成目标的方法,但教学活动本身并不是教学目标。

问题四,错把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当成了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克拉斯沃尔等人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共分为五级: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霍恩斯坦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信奉、举止。依据这些理论,结合语文课程自身的学科特点,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语文教学目标划分为经历(感受)、反映(认同)、领悟(内化)三个层次水平,具体如表III:

考察四个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A中,“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孝”以及“传统美德”实际都是情感、态度与价值领域的内容,陈述中使用的行为动词是“了解”,但从整句话和整个教学设计来看,使用“认同”或者“接受”等行为动词恐怕更为合适。教学目标A中的“学会感恩,懂得用爱来报答长辈”则显然是要求情意领域的“爱”这一内容达到“内化(领悟/养成/具有)”这一水平层级。教学目标C中的“使学生能够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深刻认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则是要让学生“认同/接受”“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这一价值判断,而“学习其身上反封建的精神”则大致介于“感受”与“欣赏”“反封建精神”这一价值判断的水平之间。这些目标的设置,都犯了把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当成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错误。

问题五,情感领域的目标辨识错误,某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实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B中的“理解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其成功与失败的因素,认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教学目标C中的“正确了解与评价贾宝玉”以及教学目标D中的“形象地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均被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下,这是不恰当的。仔细分析的话,“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其成功与失败的因素”、“战争对人民的伤害”、“了解与评价贾宝玉”、“封建社会‘官逼民反’是一场不可调和的生死斗争”等,这些内容归入“原理和通则的知识”和“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可能更为恰当一些,因为这些内容要么是直接认识原理或理论(如官逼民反),要么是应用一定的原理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如评价贾宝玉、分析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因素,分析战争对人民的伤害)。在修订版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原理和通则的知识”和“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作为两个亚类,被归入“概念性知识”之中。

问题六,目标太空泛模糊,指向不具体。这一问题在四个教学目标中都存在,如教学目标A中的“积累文言词语”、教学目标B中的“积累一些古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常见的特殊句式”以及教学目标C中的“掌握一些古今意义不同的词语”,是关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字、词的异义和句的不同结构的内容,古今异义的字词和古今句子的不同结构有很多,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而在一篇文章中出现的更是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具体积累哪几个文言词语,具体积累哪几个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应该是明确的,至于教学目标D中的“学习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一目标,则过于空泛,仅仅通过学习一篇文章,就希望学生能学会“鉴赏古典文学名著,诱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显然是不现实的。

优秀教案尚且存在着这样明显的五个问题,更遑论其它。这反映出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从理论界到实践界普遍存在对“三维目标”理解不到位甚至混乱的现状,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不才,在本文的最后尝试对A、B、C、D四个教学目标做一修订,以期对普及“三维目标”的理解起到一点“拨乱反正”之效。修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A(《陈情表》教学目标)

1.识记本文中的三个通假字:“闵-悯、零丁-伶仃、蓐-褥”;

2.识记本文中的五种文言固定句式:“既……终……、有所……(无所……)、无以、是以、非独”;

3.理解源出于本文的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孓立、气息奄奄、乌鸟私情、人命危浅”和本文中出现的成语“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朝不虑夕、结草衔环、皇天后土”;

4.在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时学会运用诵读法;

5.在讨论关键问题、廓清思维认识时学会运用讨论法;

6.感受“忠”和“孝”的中华民族传统情感;

7.认同和确立应该用爱来报答长辈的价值。

其中1、2、3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4和5是行为领域的教学目标,6和7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B(《鸿门宴》教学目标)

1.识记本文中的八个通假字:“距─拒、内─纳、要─邀、倍─背、蚤─早、郤─隙、坐─座、不—否”;

2.能够理解出自本文中的成语:“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3.识记“山东、非常、河北、河南、细说、婚姻”八个词的古今异义;

4.领会“奈何、孰与、所以、为…所、无以、何为…”六种固定句式;

5.学会归纳、概括和剖析刘邦和项羽的人物形象;

6.理解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其成功与失败的因素,认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

7.在分析人物时学会运用质疑和探究的方法。

其中1、2、3、4、5、6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7是行为领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C(《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

1.识记《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及作者曹雪芹的生平;

2.领会和感悟小说中刻画人物时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方法;

3.赏析小说中语言精炼的判词,理解其预言性质;

4.赏析小说中人物出场时各具特色而又传神的描写;

5.学会运用通过阅读小说中人物语言、外貌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方式(以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为例);

6.感受《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领悟小说对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的批判和揭露,感受贾宝玉身上的反封建精神;

7.诱发学生形成想阅读《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其中1、2、3、4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5是行为领域的教学目标,6和7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标)

1.识记《水浒传》的故事梗概及作者曹雪芹的生平;

2.赏析文中“风雪”的描写及其作用;

3.理解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规律和该规律下的生死斗争;

4.掌握运用景物和细节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深化主题的技巧;

5.学会从情节中去把握和分析的方法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这一思想性格的转变过程;

6.诱发学生形成想阅读《水浒传》的阅读兴趣。

其中1、2、3、4是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5是行为领域的教学目标,6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注释:

[1]Lorin W. Anderson,蒋小平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2-42.

参考文献

[1]祝宇.《陈情表》教学设计[J].现代语文,2010,(11).

[2]陈兆辉.《鸿门宴》教学设计[A].陆建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C].北京: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07.

[3]李文海.《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A].陆建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C].北京: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07.

[4]侯小凤.《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设计[J].新课程学习,2012,(2).

[5]孙中文,赵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A].陆建中.高中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C].北京: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07.

(靳亚萍 甘肃省临夏中学 731100 魏金宝 甘肃省临夏中学 731100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7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