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有效复习策略探索

  • 投稿愚一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97次
  • 评分4
  • 48
  • 0

诗歌鉴赏题是高考的重点,亦是难点。但就多年考试情况来看,诗歌鉴赏题却成为学生丢分的重灾区。我们的复习教学显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那么,如何提高复习的质量,彰显复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成绩呢?

笔者在复习教学中,采取如下策略,效果显著。

一、回归教材,梳理方法

很多老师在高考复习时只是按照复习资料亦步亦趋地串讲试题,而不顾学生已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更不管高一高二已学教材内容,不能做到将课本知识迁移到作答试题上来,将复习与之前所学架空、脱节,造成知识体系的断裂与教学资源的浪费。

其实教材是复习的根本和依据。诗歌鉴赏题的考点,都是依据教材所学而来。只有利用好教材,才能夯实基础,才能贯通考点。

在复习教材时,笔者将考点与教材所选编诗歌联系起来,以考点为依据,将必修及选修中所有出现的诗词按照不同题材加以分类整合。大体可分为山水诗、田园诗、送别诗、战争诗、怀古诗、象征诗等六种。然后让学生总结归纳鉴赏这六大类题材诗歌的基本方法。

下面以怀古诗为例来加以说明。

第一步,让学生整理出课本中学过的所有怀古诗,如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李商隐的《马嵬》、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第二步,探究这些诗词的共同特点,即都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或游览古代遗迹,或追慕古代先贤,或评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叹历史事件的成败,或借古以讽今,或怀古伤今发思古之幽情。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个性思想,如杜甫表达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而苏轼则表达一种看穿世事的旷达超脱。

第三步,归纳整理这些诗词中用来表达情感的形象。主要有古地、古人、古都以及特定的历史朝代等。经常出现的古人如诸葛亮、王昭君、屈原等;古地有金陵、吴江、隋宫等等。

第四步,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怀古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有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化用典故、象征等,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几乎所有的怀古诗都会将古人和自己或古代与当下进行对比,而有些诗人特别偏重于用典,像辛弃疾的词,几乎全篇用典。

通过这样的梳理探究,逐渐整理出几类不同题材诗歌在情感、技巧、形象等三方面的各自共性的特点,以便学生构建鉴赏诗词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做好诗歌鉴赏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类练习,迁移应用

高考设题的本质是对课本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诗词鉴赏知识之后,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够将课本所学运用到解答诗歌鉴赏题中。这个过程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提炼和灵活应用。

下面仍以怀古诗鉴赏题为例来加以说明。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便考查了怀古诗的鉴赏,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我们有了课本复习的基础,这道题便很容易作答。学生从题目便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最常出现的情感有借古以讽今或怀古伤今发思古之幽情。很明显这首诗是怀古伤今发思古之幽情。

而对第二问,我们在复习中,尽管涉及到了怀古诗中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但学生未必能够联系到。所以在分类练习中,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逐步积累归纳出设题的角度,让学生学会审题。诗歌鉴赏题设题角度无非四种类型:炼字题、内容题、主旨题、鉴赏题。让学生不断积累各种角度的不同问法,熟知各类题的命题规律。这样便很容易看出“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这样的命题属于鉴赏题,问的就是这一首诗的表达技巧。在答题时能够有的放矢。

三、综合训练,强化提升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知识,并能够在试题中进行应用练习。但仅此仍不能保证在考试中拿到高分。通过之前的训练,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分辨出试题的设题角度,也能够根据问题答出要点,但所撰写答案却要么简单粗陋,要么挂一漏万,要么罗嗦不着边际。所以,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综合练习来强化训练,以提高答题水平。这一阶段,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

如2008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了李白的一首诗《登金陵凤凰台》。

后面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在训练中,很多同学回答第一问时不会概括诗歌内容,回答第二问时只是点出所用修辞而不加以分析。所以通过这些综合练习,首先充分暴露出学生的答题缺陷,再引导他们逐渐掌握答题的基本模式,让学生逐渐明白任何一道诗歌鉴赏题我们都可以从“内容+手法+情感”这几个方面去思考,然后再根据具体设问角度进行取舍回答。比如主旨题我们的答案就由“内容+情感”两部分构成。像上述这道试题最后一问“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就可以回答:尾联两句写只是那些悠悠浮云,有时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从而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尽管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材灵活,形式多变,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在复习中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构建起诗歌鉴赏的知识体系,并引导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按照设题要求规范答题思路,就一定能够轻松做好诗歌鉴赏试题。

(马春燕 甘肃省景泰县第一中学 730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