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走进诗、歌之境,感受诗词之美——高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

  • 投稿毛线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63次
  • 评分4
  • 78
  • 0

◎初春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改的一个新亮点,它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是构建学校文化的重要课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文试以流行歌曲歌词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为例,谈谈其对高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活动背景

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然而高职学生却呈现出重技能、轻文化的倾向。他们常常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对于祖国语言文字尤其是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往往存在距离感,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有必要呼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引导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锻炼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笔者以《流行风·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词欣赏》一课为例,试图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注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流行歌曲歌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探究。用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在流行歌曲的诗音诗境中感受诗与歌结合的美妙。

二.活动案例

(一)活动目标

1.在对流行歌曲歌词的赏析探究中,加深对古典诗词的记忆、理解,并能恰当应用。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感受诗词之美,提高对诗词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审美情趣和心灵的塑造

(二)活动准备

课前导学、确定主题、分组探究、材料整合、分享交流

(三)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播放时下流行的中国好歌曲年度桂冠之作《卷珠帘》,探讨其中融合的古典诗词元素,由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展示分享:

活动一:我爱猜歌名

选取学生课前搜集的有代表性的歌曲,利用听音乐猜歌名的形式来展示

活动二:我爱连古诗

在共享了歌名之后,请学生通过流行歌曲与其借鉴的古诗词连线来达到熟悉歌词、温故知新的目的

活动三:我爱分类别

利用交互游戏请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代表性的歌曲进行分类,并对错误分类进行资料提示,帮助学生明确原因,并进行及时调整,最终得出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方式分别为:古诗沿用式、古诗化用式、古诗意译式。通过整合信息,进一步感知古典诗词。

3.交流赏析

活动一:我来记歌词

对于古诗沿用式歌词,学生将它们命名为:年年岁岁花相似,采用《我来记歌词》的形式,实现对古诗词的识记,学生最终归纳总结出这类歌词的特点是:内容一脉相承,乐曲优势凸显。

活动二:我来品歌词

对古诗化用式歌词,学生将它们命名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采用《我来品歌词》的形式来品味赏析。学生最终归纳出这类歌词的特点是:意境一脉相承,意象优势凸显

活动三:我来写歌词

对古诗意译式歌词,学生将它们命名为:似曾相识燕归来,采用《我来写歌词》的方式来实现赏析交流。请学生将本单元的古典诗词进行改写,配以恰当的流行音乐,完成新歌创作,上传并分享后,经学生投票,选出全班的人气新歌。

学生最终归纳总结这类歌词的特点是:主题一脉相承,情感优势凸显。

(四)活动小结

远望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诗与歌的结合从未停止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具备了音乐文学与抒情文学的双重属性;近观送别、一帘幽梦再至如今的卷珠帘,当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也从未停止过,或提供了素材来源,或提供了一种思路,或确立了一种风格,它将会是流行歌曲创作中一个永远也无法回避的诱惑。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学生根据“人气新歌”设计制作动画作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展其所长。

(六)活动评价

最后请学生同过学习平台填写活动评价表,通过个人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更直观、更直接地看到活动的效果。

三、活动反思

(一)诗与歌的结合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自其产生的那一刻起便与歌有着不解之缘,本课试图通过对流行歌曲歌词中古典元素的探究,在课堂上架起古典与流行的桥梁,引领学生阅读古典诗词。而流行歌曲本身就是学生普遍喜欢的文学样式,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诗歌的教学中融入歌曲的元素,并且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下更会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开放的课堂模式训练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这个崇尚个性、倡导创新、开放竞争的信息时代,开放的、个性化的教学比模式化教学更具有生命力,更值得提倡。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更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价值彰显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开放的课堂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本课的教学不只把时间拘泥于课堂上的45分钟,而是在课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制定活动方案,利用网络资源按需搜集资料,并形成结果,课堂则是一个资源共享、探讨问题的中心,并把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辐射向课后,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更多的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元素,甚至延伸到更广阔的诗词研究的范围。在这过程中,学生为教学活动的积极探寻者,他们能够辨识和有效利用身边可获得的资源,学会了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资源按需搜集信息,并能够准确提取相关信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本课是以学生小组研究性活动成果的展示为主,恰恰凸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意识。课前根据学生的兴趣以自愿原则进行分组,按各自能力与专长进行合作。在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领域,他们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彼此的沟通、了解、分担与合作中分享、反馈、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不仅激发了个人的求知欲,并且在合作中获得了成就感和团结意识。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精神,也磨练了学生钻研问题的意志力。

(四)活动课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改的新亮点,它包含了语文、综合、实践三个方面的特点,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也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在本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查找、参阅、引用有关资料,对诗、歌结合的历史、现状及方式进行深入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音乐与文学两门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交叉学科的渗透整合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了语文实践的能力。在对含有古典元素的流行歌曲歌词的填唱、赏析、改造中使得学生的复背识记、欣赏表达、理解创作的基本语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本课通过感知古典、了解古典、欣赏古典、表达古典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入境入情入理入化地感受流行风所带来的古典味。综合实践的活动形式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当然,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并不止于一节活动课,本课只是对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让经典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让他们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能力得到持续发展,也许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今后我们将通过更多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科学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适应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立园.走进文学殿堂 感悟人间真善美——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初春雨 苏州高等职业学校 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