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不拘一格,让学生“背”起来

  • 投稿Baha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90次
  • 评分4
  • 70
  • 0

◎王卫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初中阶段,语言积累运用部分要求学生能背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名言警句,那么背书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常常遇到这样难题:烂熟于心的东西临考时脑子一片空白;背熟的东西合上书所剩无几,给出下句接上句往往要想一会儿才恍然大悟,有时绞尽脑子也不知所措;尤其是早读效率一无所获……如此多的困惑让学生身心疲惫,更要命的是门门学科要背。背不好书而得不到分的经历始终如噩梦一般刻在学生的记忆深处,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背书真的这么难吗?笔者认为万事都有章可循。在教学中可以不拘一格,让学生真正的“背”起来。

一、激兴趣,苦为乐

学习中,不少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背更是苦不堪言,认为有些东西只要了解大意就可以了。因此笔者就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训练,新年刚开始,笔者先进行一句话的训练,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说一句话,或名言警句,或格言谚语,或诗歌,或顺口溜皆可。等到学生个个参与,热情高涨后,再进行一段话的训练,节选一篇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进行上课三分钟的吟诵,对于一些再背诵中有缺陷的学生,提出诚恳的意见,鼓励它们在下次背诵中取得好成绩。这样有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久而久之,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特级教师吴昌顺认为:“语文是发烫的,没有激情是教不成的”,所以激情是培养学生背诵兴趣的第一要素。在讲授古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当代有一位已故的学者叫马茂元,他在生前能背诵五千多首唐诗,这与他成为学者有很大关系,我们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一石激起千层浪,奔腾的激情犹如滔天之水。有时,笔者在上课之前放一些轻音乐,譬如:在教余光中的乡愁时,笔者放了费翔的《故乡》,在教《蒹葭》时笔者放了《凤凰穿牡丹》的主题曲……

笔者把音乐和语文,尤其是诗词教学结合起来。

二、铺台阶,难为易

在一些老师的眼里看起来很容易背的诗词,在学生那里却成了很棘手的难题。有的文章很长,但脉络很清楚,可以把它概括成简单故事,依照它的脉络去背就不会丢三落四,而且可以化整为零,不至于久背产生浮躁情绪,所以笔者觉得背书不是死记硬背,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配乐式背诵

很小的时候听过一首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古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歌曲是由一名叫朱小玲的女歌手演唱,其唱腔清新哀婉,年少时笔者虽未经风雨,仍然被那种忧伤的气氛所感染,每当笔者看到映衬着历史的雕梁画栋时,耳畔仍会响起这首歌,后来笔者才知道这首歌是南唐后主李煜于亡国后填的词《虞美人》,这是笔者接触的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现代流行歌曲伊始,它是笔者小学三年级的音乐老师教我们唱的第一首歌,也是第一首词,竟还有一丝独自绽放的山百合的味道。

年纪大些,陆陆续续又听到了好些这种有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歌曲,其中全文选录编曲的,以邓丽君演唱的苏轼《水调歌头》最为著名。词风豪放清奇的东坡居士,肯定没有想到,他在密州所任时对天空奇妙景象的驰想,对月之阴晴圆缺及人生悲欢离合的感叹,在九百年后,竟会再度谱上曲,传唱于大江南北,感动着更多的痴男怨女,堪称经典,后来被红星王菲歌唱,成为流行史上的神话。笔者在教这首词让他们唱了三遍就会背了。

类似的还有在香港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出现了粤语版的《满江红》,罗文用他低则婉转,高则激昂的中国古式唱腔,把岳飞抗敌雪耻,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演绎得畅快淋漓。这不禁使笔者对古代诗歌和流行歌曲进行比较和融汇。把学过的一些诗词配上一定的曲子,不就是一首美妙的歌吗?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旋律唱出来,不就很容易记了。这让笔者欣喜若狂,在教《蒹葭》时,笔者做了尝试。《诗经·蒹葭》,被化改为《在水一方》。也就是按诗的意境,引用了一些原词来写,但并不完全是原词。

笔者找来邓丽君的歌《在水一方》的原词,与课文的文字比较,找出不同之处。然后以《蒹葭》的原文为词,进行试唱,不到十分钟时间,大家都会背了。在以后的诗歌教学中,笔者运用音乐这个媒介进行背诵指导,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被改编为《月满西楼》;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改编为歌曲以后还是叫《虞美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成《但愿人长久》,邓丽君唱的,王菲是翻唱;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改编成歌曲也还是叫《满江红》;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被化用到SHE《长相思》中作了一段RAP;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化用到伊能静《念奴娇》里作了一段歌词。《水调歌头》、《高山流水》、《琵琶行》、《十面埋伏》还有伊能静的《念奴娇》;曹颖的《蝶恋花》;雷佳《江山颂》;风中采莲的《忆江南》;姜育恒的《梅花三弄》;SHE的《长相思》;孙楠的《敦煌日月》等等歌曲,笔者都拿来用。配乐式背诵可以说成为学生的最爱。

(二)填空式背诵

在课文具体分析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填空式背诵也是一种好的方法:找出课文中相同的句式(按照文学上讲称为回环往复,形成一种音律美)。然后在空格内填上不同的词语。如余光中的《乡愁》一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基本对称,每节运用相同的句式:_______, 是_______。我在这(外)头,_______在那(里)头。句与句匀衡对称,但在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短句变化错落;同一位置上词语和叠词的运用。在指导《蒹葭》背诵时也用了相同方法,《蒹葭》的结构比《乡愁》要简单的多,相同的句式是蒹葭_______,白露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_______。溯洄从之,道阻且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_______。有了这个框架,那么只要记住横线上变化的几个词即可。经过反复练习后绝大多数还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脉络式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文言篇幅很长,譬如诸葛亮的《出师表》,这是一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的政治骈文。笔者整整花了三天时间学习本文。要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背下来,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很困难。教师就要想办法指导学生,再长的文章总有它的脉络可寻,也总可以概括成简单的故事。依照它的脉络去背就不会丢三落四,而且可以化整为零不致于因久背不下而产生浮躁情绪。《出师表》的脉络可以概括为“提建议——忆经历-——表忠心”三部分。提建议又可以分为“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三小部分,再加上文章开头蜀国的背景。一节早自修虽不能背出完整一篇,但背出一小部分不成问题。

每一部分也都有它的脉络,这种脉络就是它的逻辑。比如:“亲贤远佞”一节,先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再以叹惜痛恨灵昏庸误国为告诫,最后以“汉室之隆,可记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以这种思路二三句,二三句背下去,就水到渠成了。

(四)检测式背诵

背了前面忘了后面,背了后面忘了前面,背了两头忘了中间,常有学生向笔者诉苦。首先要明白,遗忘是正常的,拥有黄蓉母亲那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只出现在武侠小说里,现实中谁也奢望不到。但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将所背的东西记得最多最牢,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只背不验,等于白干”。通过及时的检验,你就能知道自己已掌握了哪些,哪些尚需练习;只有知道自己背到了何种程度,才能有的放矢,不致于出现会背的依然机械重复,不会的仍然不会的现象。也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在考试默写时不需将整篇或整段内容都在大脑中过一遍而依靠惯性填出所需的内容。

检测,一个人合起书可以,俩个人比赛背也行,在早读课上捂着耳朵也能做到,甚至在走路,睡前或做其他事也能忙里偷闲默默背上一小段。如果碰到有问题的地方,必须及时翻开书核对一下,并在书上做标记,要做到“重点突出,精确打击”最终把难缠的内容统统“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掉。鉴于学生的自律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必须对学生勤加督促。

三、勤反思,善变换

苏霍姆林斯基:“只有靠思考唤醒思考”。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背诵时要灵活运用,切记死套,一篇文章如果章节脉络清晰,你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循规式背诵。说明文有说明的顺序,议论文有议论的逻辑,诗歌有诗歌的韵律,散文有散文的章节,根据文体,章法灵活的背诵,一定会文思连贯,一气呵成。如果在背诵时已达滚瓜烂熟,但发现存在着错音破句疑惑,而且屡见不鲜。这时学生要寻绎,首先要做到必须看清题目,字形,注释,文章出处。其次,必需做到读准字音,尤其注意生僻字,异读字,通假字等,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疏通死结。如果碰到运用一定的方法暂时记住了,但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怎么办呢?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产生自己鲜活的思想,理解性的识记文章。如果在背诵的过程中乏味无趣,试着发挥你的想象力,进入书中的美妙场景,试着去领略一下作者的情感,枯燥的记忆就会变成一次精神的旅游,一次和作者隔着时空的对话。如果一篇文章可以转换成鲜活的画面,那么背的时候应该是一次神清气爽的精神享受。很多做过美梦的人,都会对曾经出现过的梦境发出会心的笑声。

背书不仅仅为了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语感,活用知识。我们都知道书背的多就会“左右逢源”;书背的多了就会文思如泉涌,产生很多美妙的思维火花;书背的多了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很少的遗憾;因此熟读背诵,不是学习课文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在享受背诵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的同时,始终感到畅游在语文这片神奇土地上带来的美妙和生机。

参考文献

[1]何爱民.古诗文当堂速背三招[J].语文教学之友,2010,(3).

[2]王松泉,钱威编.语文教育课程新理念导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罗树林.古诗背诵偏误应对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3).

[5]陈德耀.背诵是反复朗读的自然结果[J].语文教学之友,2006,(11)。

(王卫平 浙江省绍兴县秋瑾中学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