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为了他的尊严》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 投稿Sear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743次
  • 评分4
  • 80
  • 0

文/杨 文

【摘 要】学贵知疑,能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是非常可贵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主动性的一种表现。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令其善疑”,“诱以审问”,并教给“会疑”的方法。质疑作为一种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长期的训练与培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质疑;引导;方法;提出问题;鼓励

孔子提出“疑,思之始,学之端”,十分强调“疑”对于启迪思维、促进学习的重要作用。宋朝教育家张载也主张“学则须疑”;学贵知疑,能够发现疑问、提出问题是非常可贵的学习能力,也是学习主动性的一种表现。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令其善疑”,“诱以审问”,并教给“会疑”的方法。我在教学《为了他的尊严》时,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疑点,提出问题。

一、对课题进行质疑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经常推敲标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内容、结构等的能力。上课伊始,板书课题,在学生读完课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读了课题后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他指谁?是谁为了他的尊严,又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说是为了他的尊严?什么是尊严?提问引发了学生读书探索的兴趣,这时,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围绕上述问题自主学习。再交流汇报,有的让学生直接回答,有的放到讲读课文中学习解决,有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与前面所学或说理解或举例,然后老师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指点。

二、从矛盾点找疑

讲读课文时,给学生指点提问的方法——找矛盾。在某些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学生按老师的指点,一边看书,一边寻找这些矛盾点。而后提出如下问题:(1)独臂乞丐刚开始不愿搬砖,后来为什么又搬了,而且还要留下脏毛巾作纪念?(2)双臂乞丐来乞讨,老妇人也让他搬砖挣取二十元钱,可双臂乞丐为什么不搬却鄙夷地走开了?(3)老妇人为什么一次次地让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又让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他这样做是什么意思?在引导理解后,我又让学生注意课题,再读一遍,强调:看一看,想一想,课题与文章所写人物有无矛盾之处?于是有学生又提出:(1)课文题目是“他”,应该指一个人,为什么文章中却出现了两个乞丐?这时还会有学生提出问题(2)他们两人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同?虽然这个问题在前面已经分别解决了,可当学生再次提出此问题时,老师一定不能怒形于色,更不能斥责,而应当鼓励他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并给他机会和时间,让他思考一下再回答。

这样,在对问题进行点拨、理解、分角色朗读等教学活动中,又通过诘问,引导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文中人物,进而上升到了对文章主题、选材、写法的提问。

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矛盾之处加以质疑,深入探究,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

三、从关键处提问

在讲读课文中,我又告诉了学生另一种提问的方法——找关键。《为了他的尊严》一文的第10、11自然段是理解全文的一个关键处,我请学生们用心读,然后提出问题。学生提出:老妇人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我引导学生再读、分角色读,联系独臂乞丐与双臂乞丐他们两人的命运谈体会。通过品读,加深理解,从而体会老妇人的良苦用心。

四、从违反常理处设疑

《为了他的尊严》一文的最后一部分讲的是独臂乞丐当上董事长获得事业的成功后,来谢赠老妇人,老妇人不肯接受他的赠送。在讲读此部分时,我又告诉了学生一种提问的方法——在违反常理处设疑。学生默读后质疑:(1)老妇人为什么不接受独臂乞丐董事长的礼物?(2)老妇人拒绝赠礼时说“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是什么意思?(3)文章最后,老妇人为什么还“笑”着让独臂乞丐董事长“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围绕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学习,不仅增进了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品质的认识,增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使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人。

当然,能够引导学生质疑的地方很多,比如:在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结合自读提问。学生也会提出许多问题,但是因为此时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较浅,提出的问题大多是表层性的,或者是不理解词语。而且所提问题多而杂,这时教师一定要对问题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梳理,有的让学生直接回答,有的放到讲读课文中学习解决。对于学生所提的价值不大或不着边际的问题可以放在学文后解决,教师不能不予理睬更不能有讽刺或挖苦,要给与学生解释与指导,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与水平。

当然,质疑作为一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长期的训练与培养,持之以恒,一定会有收获。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人文的教学环境,为学生主动提问创造条件,更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提问,使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赞可夫也曾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育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应“以情动情”,以情促思情促问,以自己的语言、态势、目光向学生传达你对他们的信任、尊重、期望与赏识。更多地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当学生“灵光一闪”时,要允许学生插话,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使自身固有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强化。并依靠积极因素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不断进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语文》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005年5月

[2]《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2005年6月

[3]邱远光.《引导生疑 诱导质疑 善导释疑》.2001年6月

(注:此论文在2005年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83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