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管理论文范文,教育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争当幸福教师共筑幸福梦想

  • 投稿魏大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190次
  • 评分4
  • 90
  • 0

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按理说,教师这一职业是令人快乐和幸福的,然而,在对一些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和观察的过程中,却触目惊心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的快乐与幸福。近期,笔者参与的“中小学幸福校园建设与研究”课题组发放了500份关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卷问,发现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总能体验到幸福”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13.0%;感觉比较幸福的占24.3%;幸福感一般的占50.5%,感觉不太幸福的占12.2%。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师认为身心健康是影响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实践证明,一个没有幸福感,没有积极向上心态的教师,不仅不利于其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积极心态的阳光学生。只有具有职业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把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才能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教育工作之中,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满腔热情地关爱学生。

一、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要成因

1.教师心理期待与现实处境的差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育具有周期长、效益不明显等特点,教师这个职业的劳动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由于长期辛苦工作而看不到效果,这样就容易产生对职业兴趣的丧失,教师就很难体会到成就感与幸福感。农村教师看不到城市学校那样众多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看不到丰富多样的活动器材和标准体育场,他们切身体会到自己工作、生活环境艰苦而工作难度又相对较大,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理想而又感受到自己的知识廉价时,这一切不能不让他们有心理落差,感到担忧、失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着教师的生活质量和职业幸福感。

2.教师职业要求与权益待遇的差距。

教师的职业要求把教师的专业化定位在“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上。专业化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活动,而不是一种按照既定模式的机械操作,这种职业要求给教师带来高强度的压力与挑战。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农村教师必将承载更重、更沉的负载。

3.学校刚性管理与情感需求的差距。

公办农村学校的发展活力相对不足,师资队伍老化,结构性缺编的问题长期存在,但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并且有加重的趋势。学校管理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提高教学质量,追求升学率,保证学额数。这已成为学校校长、老师的共同行动。对此,学校制定了详尽的量化管理细则,而这些细则往往“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几点思考

追求师生共同幸福是学校教育生活的目标,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让教师幸福应当是教育的重要议题。我们可从教师、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来探讨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幸福感的方法与对策。

1.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感观,要懂得教书育人的重要性。教师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行业的特殊性,因为它不同于其它行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会影响到学生终生的生活和幸福。所以,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要提升人格魅力。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职业最高的境界,要想成为一名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首先要具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使命感,拥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始终保持一个平和、愉快的工作心境。不能面对和接受现实的教师,就会失去对幸福的感受力,是很难有幸福感的,所以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境界,塑造好自身的人格。其次,要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优秀的教师对自己的能力总是充满信心,虚心向他人学习,对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认真执行目标的决心和毅力,对教育中的突发事件能沉着冷静地妥善处理。再次,要具备持久的职业动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需要时间的磨练,有的教师愈挫愈坚,在困境中求进步,在艰难中勇于前行,对自己的工作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和不懈的追求。二要提高专业水平。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职业是一个幸福伟大的职业,又是一个强调专业能力的职业。只有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在工作中做到驾轻就熟,从容攻克一个个教学难题,及时准确为学生答疑解惑,才能使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戴感、教学的胜任感、探究的新鲜感、成功的愉悦感”,从而体会到幸福。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是教师的幸福之源。三要增强幸福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幸福是一种感受。对于教师而言,不同的幸福能力会有不同的幸福感受,这取决于教师对幸福的认知水平和体验能力的高低。它可以通过学习、历练并掌握化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来获得,树立以创造为幸福、以学生的进步为幸福、以学校的荣誉为幸福、以自己的奉献和发展为幸福。在幸福中寻找教育的真理,在幸福中感受成长的快感,在幸福中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此,教师生活中的幸福必将会越来越多,老师的心也将会愈加宁静而充实。

2.学校应努力让教师成为学校的“第一”。

国家督学、当代教育名师李希贵用他自己的实践证明:当教师成为“第一”,很多我们在教育改革中面临的种种问题都很容易迎刃而解;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他认为,教师是否具有幸福感应该成为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与校长工作的核心理念应是生命和幸福,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的幸福;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教师的幸福感受,致力于“给教师幸福的权利”,让教师感到满足和满意。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努力做到:一要唤醒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队伍是一支素质较高、专业化程度强的群体,他们一般不缺理想的追求,往往是因为长期的劳累、机械的重复,有的老师将理想的火花暂时藏起。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的本质需要。学校管理者可去开发具有激励作用的创意,如举办“教师成果展”、“我的学校是我家”、“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联谊、评选活动,让校园充满激励和温暖,使每位教师都感到自己人生价值和理想实现的可能。让教师在自己的追求中,不断地进行创造,增强自己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不断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并在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中,尽享职业的幸福。二要改善教师的生活状况。一些学校,管理者最感到自豪的地方往往是有多少高楼大厦,添加了多少硬件设备等等,可学校为教师生活的改善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却往往轻描淡写。农村小学教师因为特殊的区域特点、环境条件,决定了他们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农村孩子问题多,父母不懂教育或在外打工的多)、收入低(除了工资几乎没有其他收入)、工作生活环境差。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开源节流,不仅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硬待遇,还可增加教师培训、外出学习等方面的软待遇。学校也要适时组织开展文化、健身、娱乐等活动,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增强教师工作的乐趣,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提高教师生活质量,让教师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三要尊重教师追求幸福的需要。学校管理应服务于教师的合理需要,人性中最大的需要是追求幸福,尊重人性就是尊重教师追求幸福的需要。首先,学校管理者要重视并善于沟通。有一句话说得好,了解了就理解了,理解了就接受了。学校管理者既要注意加强自身与教师的人际沟通,也要注意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沟通,积极创造有效沟通的机会。一般来说, 学校管理者与教师间的疏远、猜疑以及矛盾等,大都是因为缺乏对话和沟通造成的。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关注到这些问题,积极为教师创造对话和沟通的机会,把问题摆在桌面上来解决,及时消除意见和矛盾。学校管理者要主动积极地与教师多联系、多谈心、多沟通,坦诚地征求意见,说明情况,以达到相互理解,进而达到相互信任、互相支持的目的。其次要尊重教师,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在管理中应努力做到四个“一点一多”:柔一点,多一些春风化雨;文一点,多一些生命关注;粗一点,多一些个性张扬;活一点,多一些宽容。真诚地欣赏每一位教师,不吝啬对任何一位教师的鼓励与赞美,乐于为教师的成功喝彩,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在校园生活中是有尊严的,让每位教师感受到学校因他的成长而骄傲,让教师感到在校园里心灵的自由、理想的放飞和奋斗的快乐。

3.社会应理解乡村教育并提高经费的投入。

教育中,“以人为本”是一个核心概念。而这个“人”中,最重要的又是那些弱势群体。所以,在解决好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带着感情,肩负责任,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乡村教育特事特办,让乡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乡村小学教师更有幸福感。所以,在国家社会的层面应努力做到: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充足的教育投入是农村教育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农村地方财力的捉襟见肘和中央教育投入的有限,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从不同角度完善了相应的制度规范,如:为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增长,确立的“三个增长”原则,政府和地方若能各司其责,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农村学校软硬件设施,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将大为改观,他们也会享受与城市教师、学生一样的幸福阳光。二要确实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主要是通过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学术地位、职称地位来实现。保证《义务教育法(修订案)》中明确的:“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地区补助津贴”等规定的按时兑现,呼吁适当降低农村教师中高级职称、骨干教师评定的条件,提高他们评优、评先的比例,对长期坚持在农村任教的优秀教师要多予鼓励,大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待遇。三要寄予教师合理的社会期望。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人才的巨大重任,社会对教师也寄予了深切的厚望,问题是如果把教师视为“神”,以为教师无所不能,一旦教师的努力与社会的期望不能合拍的时候,对教师的责难便开始了。问卷调查显示,教师的工作压力有10.3%来自社会期望。社会的宽容和支持是教师成长的有利环境,合理的社会期望可以降低教师的社会压力,因此,社会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衡量教师的劳动成果,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要引导社会公众建立合理的期望,多关注教师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形成社会对教师良好的信任感,多一份理解和宽容。这样,教师便会多一份和谐幸福!

总之,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追求目标。当教师在工作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理解、感受了成功、体现了价值,那么也就找到了“幸福感”。一旦教师有了一点“幸福感”,就不会把工作仅仅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值得付诸奋斗、努力的事业。当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时,教师才能真正感受到职业中的幸福。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泉港区南埔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