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南方人物周刊》的“小人物”报道策略

  • 投稿城市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730次
  • 评分4
  • 29
  • 0

王珍珍 孟凡森

【摘要】《南方人物周刊》自2004年创刊以来,以其独特的报道视角和鲜明的报道特征,成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杂志。本文选取其2012—2014这三年来封面“小人物”报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南方人物周刊》选取“小人物”的原因及目的,并对其报道策略进行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南方人物周刊 小人物 封面报道 报道策略

《南方人物周刊》隶属于南方报业集团,创刊于2004 年。它秉承“记录我们的命运”的办刊宗旨,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关注那些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关注对于自身命运抗争而彰显人性魅力的人,甚至关注那些平凡的、弱小的、不被主流媒体关注的人或事。作为中国人物类期刊的先锋,《南方人物周刊》摒弃了以往媒体注重新闻事件的报道模式,把人物作为切入点,带给读者全新的视角。由于其立体多维度的报道模式和别出心裁的选题思路,使《南方人物周刊》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发行量就达到36 万册,远超过比它创刊早的其他同类杂志。

杂志封面是杂志的重点展示区域,它能使刊物内容形象化,概括化。它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尤为关键,做为一本成熟的人物类期刊杂志,想要正确引导舆论、确定杂志定位、展现杂志风格,对于封面人物的选择必然是精挑细选、慎之又慎。对《南方人物周刊》封面人物从2012- 2014年共136 期数据(图1)的统计中不难看出,《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人物是十分多元的,可谓兼顾社会各个层面:既有娱乐明星,也有文人学者;既有商业大亨,又有历史人物。其中,一部分“小人物”也登上了杂志封面。

一、封面“小人物”报道的选题思路

1、“小人物”定义

我们所指的“小人物”,是与明星、大人物相对的,是像你我一样平凡的普通大众。但是他们所牵涉到的事情或现象直接或间接的从某个侧面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现状,影响了社会变革。他们的故事通过大众媒介的报道,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社会舆论。“小人物”之所以能登上《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反映了“小人物”背后的新闻事件所蕴含的巨大社会能量。在《南方人物周刊》2012—2014 年的136 期杂志中,选择小人物作为封面报道的有8期。分别是2012 年第2 期《回家》、2012 年第25 期《留学常青藤》、2012 年第30 期《劳教之痛》、2013 年第19 期《左翼青年》、2014 年第4 期《逃回北上广》、2014 年第31期《我的四次死刑》、2014 年第33 期《中国大妈》、2014 年第39 期《菲佣在中国的隐秘人生》。笔者以这8 篇报道为例,分析《南方人物周刊》在封面“小人物”报道时所呈现的选题思路和报道特点。

2、“小人物”的分类

(1)反映社会现状

与精英人物相比,普通大众在个体上可能并不具备显著的新闻性和社会影响力,但是当普通大众形成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群体时,他们所具有的能量是不可小觑的。“小人物”所生活的社会坏境或生存体验,要比精英人群更能反映社会的现状,具有直接性和直观性。2012 年第2 期《回家》、2013 年第19 期《左翼青年》、2014年第4 期《逃回北上广》、2014 年第33 期《中国大妈》,都属于这一类型。

“逃回北上广”是继2010 年“逃离北上广”的热潮后又兴起的一个思潮,即本身在北京、上海、广州(包括深圳)打工的白领阶层因不堪生活压力回到二、三线城市后,发觉自己已经难以融入小城市的生活节奏,便又从二、三线城市回到一线城市。其实“无论是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大城市、小城市的比较与取舍,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群往返潮汐,凸显的是一代城市谋生者安全感的缺乏。无论超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的种种弊端,都呼吁着更高明的现代城市管理艺术。”①

“中国大妈”是在2013 年兴起、并火热的称呼。4 月,国际金价暴跌,媒体把参与抢购黄金的中国女性群体形容为抗衡金融大鳄的强大力量,并觉得这个群体行事风格、思维逻辑不可理解。《华尔街日报》专门创造了英文单词“dama”来指代这个群体,“中国大妈”和“大妈”因此成为火热的群体。在2014 年第33 期的封面上,编辑发出了3 个疑问:她们到底是谁?她们为何如此?她们何以被如此对待?报道分别挑选了跳广场舞、为子女相亲、做志愿者这三件事来告诉读者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大妈”。选择这些群体作为封面,证明了他们在中国的时代脉络中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类人,“对于一生拘谨、局促、柔弱的她们来说,由广场舞而获得的对美的追逐,以及个体意识的解放,虽然是一种有限度的解放,却值得全社会为她们起立鼓掌”。②

(2)引起社会变革

2013 年11 月15 日,饱受公众诟病的劳动教养制度被废止。2012 年第30 期《劳教之痛》,2014 年第31 期《我的四次死刑》都是与劳教制度有关。这两期的封面人物的新闻故事在当时就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我的四次死刑》即念斌案。福建人念斌因被怀疑投毒而被警方逮捕。该案历时8 年,10 次开庭,4 次判死刑,后因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但在审理期间,侦查机关涉嫌刑讯逼供,伪造证据,使念斌在狱中8 年,真凶逍遥法外。念斌案的最终宣判,不仅使正义和法制得到伸张,也更加深了普通大众对于一些刑侦和审判程序和手段的深思。疑罪从无思想和反对刑讯逼供的法律思想也深入人心。念斌等小人物更像是一个泄洪口,他们所引发的公众舆论足以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变革。

(3)突出全球视野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与国际的融合日益加深。中国需要外来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了中国大众文化的新特点。2012 年第25 期《留学常青藤》、2014 年第39 期《菲佣在中国的隐秘人生》则很好的体现了全球视野。《留学常青藤》通过选取4 个高中生留学美国的经历,对比中美教育,引发“新一轮留学热潮会给中国带来什么”的思考。《菲佣的隐秘人生》则关注于菲佣市场的非法化和混乱化。由于菲佣高水平的服务技能与服务态度,使近年来中国大陆高收入家庭开始将保姆锁定菲佣。但其市场混乱,管理者与黑中介谋取暴利,菲佣与雇主都成为乱象下苦不堪言的受害者。一方面是我国保姆素质低下雇主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一方面是菲佣市场的混乱和不合法,使雇佣双方无法平衡,这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南方人物周刊》的“小人物”报道策略

1、从个体着手,擅举例子

《南方人物周刊》擅长从个人的经历作为开始,利用质朴、亲切的描述来突出主题。例如《回家》中晓娟和刘小东的回家经历作为开端,讲述了中国人对于家和故乡的思索和羁绊,随后建立了爱家访谈录专栏,提出了几个固定的问题请不同的人来回答,回答人既有歌手、主持人,也有面馆师傅和作家。看似毫不相关的人的不同答案,却构成了现代人的群体印象。

2、选取客观角度,真实报道

《南方人物周刊》作为一本优秀的刊物,在报道人物时本着客观的态度,如实的报道。

首先,它尊重不同的声音,并如实的记录下来。《南方人物周刊》在报道中加入从许多渠道收集到的不同声音。例如在《逃回北上广》中从“知乎”中摘录的热帖“我经历了逃离北上广又逃回北上广,逃离是想找回生活,但真的回到小城市发现工作没有挑战,感觉不到自己的成长,有了不安全感,于是又逃回来了,觉得自己还是想奋斗也完全可以在大城市立足。但回来又是拥挤的城市,匆忙的行人,又有点后悔了。……”这样的话说出了在北上广漂泊群体的真实感受,最能触动人的内心。

其次,它注重搜集和应用数据。例如《回家》中“在2010 年,中国有120 多万对男女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有196 万多对夫妻劳燕分飞。2011 年的头三个月里,每天有五千个家庭解体,北上广深四城的离婚率超过35%,80 后成为离婚主力军。”只有详实的数据才能提高文章的可信度。

最后,图片的真实可信。21 世纪,新闻类期刊兴起,像《三联生活周刊》、《VISTA看天下》、《新周刊》和《南方人物周刊》等期刊凭借色彩精美的印刷和图文并茂的编排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南方人物周刊》的图片运用以真实性为特点。摒弃新奇的创意和独特的构图,以记录和还原人物真实的生活环境为目标,杜绝了拍摄者主观意愿的干涉,配合文字,使读者在脑海中构建对主人公最真实的形象。

3、由浅入深,多层次报道

《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人物”栏目多是由3—5 篇文章组成,包括编者按、人物故事、人物对话、人物评述等,先用简要的语言概况编辑的观点,再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式讲述人物故事,使读者对该人物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通常会选取事件当事人和其他参与者,力争塑造一个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与人物的对话,则是人物以口述的方式,用第一人称与记者交流,可以让读者更加明白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最后把人物放在当下社会环境中评述,客观公允,深化人物内涵。

以《中国大妈》为例,该期报道先通过概述大妈热衷跳广场舞的现象及年代原因“她们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状态,是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大量的阶级斗争,不得不忽略个体意志、压抑真实感情。自幼就自发式的参与政治、经历红卫兵、上山下乡运动、国企改革,形成了特殊的‘历史性格’——怀疑、求实、圆滑、理想主义,复杂而鲜明”③。继而又深入到具体的事件中去,揭露跳舞过程中不同团体间的为了争抢跳舞场地和团队成员而发生的矛盾与摩擦。接着分析大妈们跳广场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伴侣去世,子女忙于工作或自己的“小家庭”,她们寂寞的晚年生活得不到满足从而向往热闹来消磨时光。最后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跳广场舞可以满足中老年女性重建个人意义世界的深层心理需求。《南方人物周刊》的层层分析,鞭辟入里,使读者真正认识、了解、理解“中国大妈”。

结语

人物类杂志最能体现的是人的思想、性格和魅力。《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小人物”报道,不同于把人物符号化,绝对化的思维方式,而是挖掘“小人物”内心细微的变化,通过“小人物”的矛盾、困惑和无奈让读者反省自我,更加体会到在时代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挣扎和呐喊。同时在报道手法上冷静客观,层层递进,从细节处体现人文关怀。但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物周刊》的封面“小人物”所占比例仍然太小,无法为更多人发声,我们也期待着该刊能塑造出更多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逃回北上广》[J]《. 南方人物周刊》,2014(30):30

②③《中国大妈》[J]《. 南方人物周刊》,2014(33):34、35

(作者:王珍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出版硕士研究生;孟凡森,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