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新闻学毕业论文范文,新闻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电视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国际化表达

  • 投稿织锦
  • 更新时间2015-09-17
  • 阅读量913次
  • 评分4
  • 22
  • 0

陈张成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何走出去,如何得到国际公众的欢迎和认可,这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研究课题。纪录片作为一种富有真实性、丰富性以及人文含量的传播方式和载体,理应承担起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的重任,这就要求纪录片要用国际化的表现手法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国家形象国际化表达

2013 年9 月初,国家主席出访中亚四国,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首次向亚欧各国倡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2013 年9 月2 日,央视综合频道开始在晚间黄金时段《魅力记录》栏目中播出纪录片《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这是电视纪录片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一次积极尝试,也是电视纪录片的一次有针对性的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

一、电视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可能性1、国家形象的界定

关于国家形象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统一的界定。“国家”是指一个有主权、国际认可的一个团体或组织;“ 形象”,中华辞海中解释:①相貌、样子;②用来帮助理解或引发思维活动的具体形状:形象教学;③文艺区别于科学的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手段,即根据现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国家形象中的“形象”比较接近于后两种解释,国家的形象首先不是一个客观存在,只是某种固有的印象来帮助理解和认知,也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加以概括和表达。

美国政治学家布丁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国内学者汤光鸿认为,国家形象是“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某国的总体判断和社会评价”,也有人认为国家形象主要是针对国外公众的,是“国际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笔者认为,电视纪录片塑造和传播的国家形象主要是针对国际公众,一种对外传播和营销。

2、电视纪录片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任何媒体、任何传播方式都应该有传播国家形象的义务,近来,昆明“3·01”暴恐事件,再加上之前的中日问题,南海问题,中国的国家形象被妖魔化,一些境外不良媒体鼓吹“中国阴谋论”、“中国恐怖论”,所以如何有效的反击这些言论,积极的传播中国的国家形象非常有必要。

国家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所以塑造国家形象最主要的是通过表现国民的形象来塑造国家形象。而电视纪录片以她的真实性,题材的丰富性,人文情怀的饱满性诸多优势,通过电视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事半功倍。例如之前的大型纪录片《故宫》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舌尖上的中国》让人们见识了中国美食和诸多生活智慧。从近年获奖的纪录片来看,题材越来越丰富,从重大政治事件到热点事件,从经济到军事、体育等各个方面多元化的呈现出中国的国家形象。

二、国家形象塑造的国际化表达

我们说,认识一个事物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知晓,其次是了解,最终是认同。以中国目前的国力和经济地位,大多数国家的国民对中国都有所耳闻,但是真正了解中国的可能并不是很多,如何让别人了解我们,首先要让别人了解我们在说什么,也就是说用国际化的思维来表述,让对方听得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人说“她嫁错人了”,翻译成英语是“Hehas married a wrong man”,英语的表达很明确,“她嫁错人了”,错误在于这个男的,再想想我们汉语的意思,“她嫁错人了,究竟错误在于她,还是错在他的丈夫”,在中国人的思维中,两种意思都是说得通的。所以,在电视纪录片中如何表达我们的思想,叙述我们的故事,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想让别人了解自己,首先要让人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在说清楚自己意思的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表达。再举一个例子,一个朋友说,他在国外学习交流,班上有来自20 多个国家的学生,老师让每个同学用几句话介绍一下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在做了精心准备后,依次开始介绍,来自法国的学生拿了一瓶红葡萄酒,一瓶白葡萄酒,介绍了各自的产地,说明其好处,然后请大家品尝;爱尔兰学生带来一瓶威士忌;津巴布韦学生跳起一段非洲传统婚礼上的舞蹈,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又说又唱,一个人宛如一个乐队;科威特人说:“我们除了石油,什么都没有,谁知道现在的国际油价是多少?”有人说60 多美元,有人说超过70 美元,这位学生狡黠一笑说:“我们希望它超过100。”轮到中国学生,他给大家唱了一段《茉莉花》。后来这位朋友回国后很懊恼,自责没有把中国的文化特色传播出去。诚然,《茉莉花》很具有中国特色,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的音乐就是谭盾改编之后的《茉莉花》,但是偌大的中国,5000年的文明,难道就是一首《茉莉花》能表达的吗?当时,那位朋友也想讲庄子、老子、孔子,但是这些东西是一分钟就能讲清楚的吗?讲饮食,又怕给人留下中国人就知道吃的误解,比起其它国家学员表达的幽默和轻松,中国人更多表现的是一种矜持和瞻前顾后。究竟如何在一分钟内介绍自己的国家,还要国际化表达,我们都应仔细考虑。

三、电视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国际化表达的一些对策

1、注重选题调研和作品推广

一直以来,中国的纪录片在国际上总是缺乏竞争力,资深纪录片从业者陈汉元坦言,他曾问过不少国外从事纪录片工作的人,中国纪录片怎么拍才会受欢迎?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最好是拍出你们中国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他们在做什么、想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乐趣、苦恼、向往,还有什么问题困扰他们?所以,纪录片的选题尤为重要,看似高大上的选择,其实大家都不敢兴趣,可能只是投资方需要的。导演范立欣拍摄的《归途列车》,这是一部以春运为主题的纪录片,是以社会底层人为主角,真实记录了在广州打工的四川农民工张昌华一家,从2006年至2009年每年春节期间从广州返家探亲的历程,集中表达了农民工、留守儿童、春运交通等社会问题。范立欣说,出乎他预期的是,这部纯粹的中国现实题材,不但让国人为之心动,还成功走出国门,荣获了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伊文思奖等30多个奖项。

中国故事,人类情怀,这是我们最需要研究的问题。人类情怀,看似很高大、虚无,实际上很小,也很实际,只要创作者带着感情去构思、去捕捉,出来的作品,观众就会喜欢,对社会也好,对文化也好;对动物也好,对大自然也好,如果没有带着一种深深的爱恋,没有带着真情实感去表现,纪录片就没有灵魂,就不能打动观众。所以,如何发掘好的选题,这是我们的纪录片能否国际化的关键。同时,做好国际预售,国际预售在电视剧行业已经比较普遍,在拍摄前期与投资方或潜在的购买方谈好合作,这样一方面有稳定的资金支持,最关键的是为作品完成以后的营销打开了思路,所以中国的电视纪录片也要有营销意识。

2、化繁为简尝试国际化表达

中国人讲话的思维是螺旋式的,慢慢绕,绕到最后才是说话的关键,这样一来,国际受众在理解上就比较困难。

在老版《丝绸之路》中,花费了大量篇幅叙述霍去病战马的雕塑,甚至连战马雕塑脖子的伤痕都有10 几秒的特写,最终才说到霍去病的英勇善战,驱逐外族的侵略,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反倒不如在新《丝路》中,编导通过叙述赛马的乔春江和他的儿子对马匹和骑术的热爱,让人一下子就明白中国人精通骑术、英勇善战的历史。

国际化还是民族化似乎是个两难的选择。有些人认为,凭借中国现在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我们完全可以坚持自我,让别人来适应我们的思维。笔者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越来越先进的科学技术正推动全人类快速交融,艺术无国界,而文化是人类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多元并举、百花齐放才能让文化更有生命力。电视纪录片具有其他电视作品无法比拟的“真实感”,更易于国际公众接受的“软性表达”,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中要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而国际化表达,是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世界的一门必修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①欧阳宏生主编:《纪录片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②③汤光鸿,《论国家形象》[J]《. 国际问题研究》,2004(4)④武新宏,《电视纪录片与国家形象“多元化”传播探析》[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作者: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扬州广播电视总台编导)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