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思辨:让语文课堂更具智慧光芒

  • 投稿狐狸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09次
  • 评分4
  • 16
  • 0

严建彪

耿锋贤老师的这份教学设计,以品味词句、诵读体悟为明线,以引导学生甄别评论材料、探究作品深刻含义为暗线,着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别具匠心,颇具新意,让语文课堂更具智慧光芒,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启了一扇思维之窗,洞开了更为广袤深邃的语文世界,值得借鉴。

1.教学环环相扣,前后勾连,浑然一体,颇具张力。设计的主体部分是品读课文,体会苏轼之“狂”。首先由对“狂”的内涵的界定入手,接着引用明代屠隆的话加以佐证,引出“形狂”和“心狂”两种不同表现,聚焦苏轼之“狂”,是兼具“形狂”和“心狂”的“苏氏之狂”,为下面的分析举目提纲,可谓蹊径另辟,慧眼独具。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苏轼的“形狂”,即“年少轻狂”,又从“行为之狂”“语气之狂”两条支路向文本纵深处挖掘,紧扣“年少轻狂”这一主题格调,辨析“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一句的精微含义,开展比较阅读,进行思辨训练,水到渠成。而对苏轼的“心狂”的分析则从“不服老的狂气”“抱负的远大”“报效祖国的雄心”三个方面,逐层深入,步步升华,让学生逐渐触摸到苏轼“心狂”。最后,结合背景资料,体察人物内心,点明苏轼之“狂”本质上是一种“进取之狂”,起到回归本质、聚拢思维的作用,让我们体会到苏轼“聊发少年狂”背后的精神支柱、情感动力,是基于强烈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这个教学过程,开合有度,收放自如,对苏轼之“狂”的含义、特点、表现、本质做了全方位的扫描,有高度,也有深度。

2.具有洞幽探微、玩味品鉴的思辨美感。思辨,不仅仅是简单的辨析比较,而是基于一定价值判断的带有主体选择意义的审美活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思辨能力的培养,应该和咬文嚼字联系在一起。耿老师十分注重这一点。例如,在“左牵黄,右擎苍”两句中,引导学生细品“牵”和“擎”两个字的表达效果,发现苏轼“牵着猎狗”“举着猎鹰”,是为了营造出猎时的威容赫赫,烘托苏轼的“年少轻狂”。这里的思辨训练和语言品味有机结合起来,在“说文解字”中涵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当然,耿老师的教学设计,在“诵读感知,整体把握”上还有待提升。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入新课时引用苏轼给好友鲜于子骏的一封信,旨在告诉学生苏词雄壮、豪放的特点,这样处理过于草率,不如突出信中“颇壮观也”四个字,紧扣“壮观”引出后面的教学内容;二是思辨能力,应该以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为基础;零碎、孤立地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基于价值判断、开展主体审美”的思辨能力。

(江苏省宜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21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