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师课堂语言在《永远的蝴蝶》教学中的成功体现

  • 投稿迎风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12次
  • 评分4
  • 60
  • 0

蒙启

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学记》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作为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一篇篇美文,如何使用规范艺术的课堂语言,来彰显文本的艺术之美,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魅力,是语文教学工作者永远的追求。故此,本文以一节成功的市级公开课《永远的蝴蝶》(教师课堂语言是亮点)之教学过程为载体,实录展示了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教师课堂语言,并试图通过这些具体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与展示,彰显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技巧与作用。

一、导入(课前播放伤感音乐)

师:请同学们说说听了这段音乐的感受?(或这段音乐的特点?)

生:伤感、凄清、凄美。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伤,伴着这凄美的乐曲,走进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它就是我国台湾作家陈启佑的小小说《永远的蝴蝶》。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谈感受。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凄美、悲伤、难过、惋惜。

师:是啊,好一曲催人泪下的悲歌啊!年轻的樱子走了,把无限的悔恨与遗憾留给了“我”,也把一声声叹息和惋惜留给了我们读者。掩卷沉思,我们眼前会浮现出怎样一个樱子的形象呢?(自然转入对艺术技巧的赏析)

三、艺术技巧赏析

生:温柔、善良、美丽。

师:课文中有这样的词语吗?那么你是怎样感受到她的温柔、善良、美丽的呢?

?教师提示:樱子长得什么样,什么身材,具有什么性格,作者一句也没说。她出场后只说了一句话,“谁叫我们只带一把小伞呢”。做了两个动作,一个是说话时对我的“微笑”,一个是“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直到篇末我们才从“我”被惊呆的念叨中知道原来樱子穿着和“我”一样的白风衣。樱子的出场是短暂的,离开也是急骤的,留给读者的印象是模糊的,但是她为何能传递给读者一种美的形象呢?(学生讨论作答略)

教师小结:整篇都在不着痕迹地写樱子的美:一是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表现,樱子冒雨主动帮我寄信,走前的微笑,是善良,是柔情,也是对“我”深挚的爱。二是通过“我”的视角来表现,在“我”眼中,樱子临死前象蝴蝶一样轻轻地飘飞,表现出了樱子的美。三是通过给樱子赋予美的外壳来表现,“樱子”这个美丽的名字,她的白风衣,在这样一个湿冷的雨中,都是温暖的,美丽的。四是以“准新娘”的身份表现的美。以上种种技巧浑然一体,相互辉映,把樱子的美无声无息地渗透在读者心中。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樱子塑造成这样一个美丽可人的形象呢?(学生讨论作答略)

师:越美好的东西,失去它,越觉得可惜。美丽可人的樱子之死,为的使悲剧更悲,从而产生更加震憾人心的悲剧效果。

师:这就是文学艺术的表现技巧。同样,小说多次写到信,为什么之前只字不提信的内容,而在最后才点明那是一封报喜的信呢?(学生讨论作答略)

师:年轻的樱子走了,让人悲伤;热情的樱子去了,让人痛惜;年轻热情的樱子在新婚前夕如蝴蝶般飘落了,更会让人产生无限伤感,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层层铺垫樱子的美,加重读者痛惜的份量,使痛更痛,使悲剧更具震撼力,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看来,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精心设计

师:类似的艺术处理或手法,在这篇小说中还有很多,你体会到了吗?你的感点在哪里?请找一找,说一说(可以互相讨论)。

关于“雨”的艺术处理。

师:这篇小说,环境描写中最突出的是“雨”,“雨”贯穿着小说的始终。那么,小说开头写到的雨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讨论作答略)

师明确:①雨营造了悲凉愁苦的氛围,它为全文定下了一个伤感的基调,以凄清之景,写悲伤之情。就如同我们今天的课堂,刚开始,老师播放的那一曲感伤的音乐,其目的也是营造一种伤感的氛围,定下本堂课的一个感情基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北宋词人柳永在《雨霖铃》中,把一对恋人的分别放在了萧瑟凄清、雨后阴冷的时空下,营造感伤氛围,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正是下雨,打一把雨伞,才让樱子一人过马路去寄信,正是“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才模糊了“我”的视线。这里的雨,既是自然之雨,又是不幸与灾难发生的起因。如果不下雨,也许就没有后面的故事。《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者让林冲在大雪纷飞的背景下出场,也是为了渲染悲壮氛围,同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没有那场大雪,林冲就不会移居土地庙,那晚可能早就被陆虞侯等烧死在了他看管的草料场了。)

师:樱子死后,作者笔下的雨,有什么用意?(学生讨论作答略)

师明确:樱子死后,雨是泪水、痛苦和灾难的象征:“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最大的一场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中写到:早晨,葛利高里的情人阿克西尼娅中弹,死在他的怀里,葛利高里抬头看见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轮黑色的太阳。这叫“移情”手法。

看来,文章中以雨为主角的环境描写,它不只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是为了营造一种阴冷的氛围,暗示了后面的不幸,更是为了烘托人物内心情感:那闪烁的灯火是“我”哭泣的眼睛,湿冷的街面犹如“我”含泪的面容,孤独的不是邮筒,而是“我”自己。这些含情的景语给读者以审美感受,寓情于景,使得情感表达含蓄、深沉,且富有意境。

师:文章中的雨,竟然承载着如此多的功能,那么那个多次出现在小说中的“骑楼”呢?文章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有什么不同的用意呢?(学生讨论作答略)

师:反复手法。三次写到“骑楼”,从充满着温馨气息的两个人的骑楼,到遭受飞来横祸,“茫然”的一个人的骑楼,到心存樱子还活着的幻想,等她寄信回来的一个人的骑楼,骑楼反复出现,内容却各不相同,相互观照,形成反差,相同的骑楼,不同的心情。骑楼还是那个骑楼,只可恨,物是而人已非。

三次站在骑楼下,岂止是三次啊!“我”三十次、三百次地来到骑楼下,睹物思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佳人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地坛”幻化成了史铁生追忆母亲的去处,“骑楼”成了“我”寄托哀思的物象。

我的樱子,我的蝴蝶,你飘然而去,留给“我”的,只有永远的悔恨,极度的悲痛和无限的寂寞。这是一种生命无法承受之痛啊!问君能有几多愁(唱歌)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师演唱歌曲《虞美人》)。

四、总结(播放张迈的歌曲《永远的蝴蝶》,在音乐的伴奏下,吟诵下面内容作为小结)

艺术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是每一个车祸,每一个爱情故事,都能深深地拨动读者的心弦。然而,本文作者却把它演绎得荡气回肠,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永远的蝴蝶》就像一支低沉而哀怨的悲曲,幽幽道来,委婉动人,令人读之黯然、扼腕,给了读者凄美的享受。(播放张迈的歌曲《永远的蝴蝶》,在音乐的伴奏下,吟诵下面内容)永远有多远?佛云:一刹便是永恒。樱子手握一信,在阴雨中,在拔尖的刹车声中,轻轻飞起,继而缓缓飘落的瞬间,便是永恒,也是永远。我的樱子,从此定格在了我的生命里,一生一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你爱得深沉。悲剧虽美,只供欣赏;现实生活,珍爱生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篇文章,一节课,感动了听课的师生。成功的感动来自于文本本身催人泪下的故事,更来自于教师所运用的包括音乐、语言等在内的各种“煽情”手段与艺术。依据文本内容,选择适合文本基调的语言,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可以使文学课堂更艺术,更具感染力。

(蒙启 浙江省余姚市第五职业技术学校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