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试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教师专业化

  • 投稿王盐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84次
  • 评分4
  • 10
  • 0

◎殷 静

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有一个怪圈,不少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教师和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另一方面,由于中职教育没有升学压力,致使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创新精神,教学程式化,凡课文讲解,必分解为划分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这样的教学,虽无不妥之处,但形式呆板,教学中缺少情感互动,因此,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别学生甚至觉得语文枯燥无味。

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与他们的个人素养有很大关系,但最直接的是与老师自身有关。这对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来适应新的改革进程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及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即把这种思想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一、立足课堂,用教育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唤起学生对问题的意识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对于释疑、解疑的能力较差,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只会死记硬背,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遏制了他们的问题意识,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石,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从培养老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是加强学生“两个基础”学习。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有可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信息量。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养成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字音、字形、词语、成语、句子、修辞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加强作品的内容、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学生这些语文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问题就会出现在脑海中,促使他们去主动思考、解疑、反思。比如,有一次笔者在讲到一个多音字“累”的时候,学生对于该字的三种读音和用法不太清楚并有混淆,很多同学都把“连累”读成“lián lèi”。这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误用了。当笔者告诉他们这是错误的读音,这个字有三种读音时,同学们都争着问笔者:“老师,到底该怎么读,怎么用呢?”于是笔者仔细把这三种读音和字义用法解释给大家,课堂上只听到同学们沙沙的记笔记的声音,大家都很有收获。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发现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已经十七八岁,但写错字、别字是家常便饭,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上加强训练,对学生是如此,对老师自身也是如此。

二、营造环境,用情感激活课堂,成为学生心灵世界的开拓者

从情感这个角度来看,不少中职生的家庭都是父母离异,在家中从小缺乏情感交流。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情感,将会是毫无生气、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情感激活课堂教学,这也成为新形式下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新起点。

首先,以成就感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休谟在提出情感力量与人的精神运动水平的关系时说:“心灵处在自在的状态中时,就立刻萎靡下去,为了要保持它的热忱,必须时时刻刻有一个新的情感之流予以支持。”因此课堂要尽量使学生享受到理解知识和接受知识后的成就感。如设问要贴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年龄特征;提问要注意个体差异,有针对性;话题要生动形象,引人入胜;随机评价时要突出优点,不吝啬表扬。给予学生自尊心和成就感。前阶段笔者在教授戏剧单元《雷雨》这篇文章时,由于是节选的剧本,台词个性化是其突出的特点。于是笔者让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笔者选了一位平时不太引人注目的男生来读周朴园的台词,刚开始,他还比较放不开,慢慢的,他越读越有感情,越读越精彩。当他读完最后一句台词,笔者带头为他鼓起了掌,课堂上响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他满脸通红的坐下了,却掩饰不住眼神中的兴奋和激动。之后,他上课听得更认真了,有时还会举手回答问题。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多彩生活的一面镜子,教师应引导学生与高尚的人对话,与高尚的思想交流,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内在的自信和外在的能力。

三、丰富自身,追求真善美,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美育

尤其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要教给他们是非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用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引导他们学会理解美,鉴赏美。

现代社会的青年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阅历浅,知识单一,对事物的鉴别能力比较差。他们既易受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也易受错误的审美观念的侵蚀,这势必影响到他们对美的准确理解。有一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以“怪”、“异”为美,以“赶时髦”为荣。这可以说就是受错误的审美观念毒害的结果。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清除这些不良的消极因素,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以便正确地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要准确地理解美,鉴赏美,必须要有准确地把握美的性质的能力。由于美的性质是由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所以,认识一个具体对象是美是丑,不仅要观察他的种种表象,更重要的是要剖析他的内在本质。在审美教育中,必须帮助学生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剖析美的本质属性,了解美的现象与美的本质的关系,从而获得对美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如笔者在教授小说《项链》的时候,对于主人公路瓦栽夫人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让同学们讨论并写了小作文。她虽天生丽质,但心灵并不纯美,是一个爱慕虚荣,醉心于奢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在教学中,应通过对路瓦栽夫人这个人物形象的全面分析,使学生充分领会作者的美学观点:路瓦栽夫人的外表是美的,但她沉醉虚荣,孜孜以求物质享受,结果毁掉了自己的青春,因而她的灵魂是有丑陋的一面。

综合以上思考,笔者认为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多方位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这要求教师提高素质:要有超前的教育观念;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高的教学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全体作用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娴熟的德育技能;还要做有心人,多关注身边的事、物,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第一位。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

(殷 静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21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