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对于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设计的几点认识

  • 投稿剑圣
  • 更新时间2015-09-29
  • 阅读量991次
  • 评分4
  • 34
  • 0

魏 妍

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语文教师通过精研文本,用文学的语言设计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文学氛围中,感受文学之魅力,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在知识迁移中发展能力。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的问题设计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够让学生与作品作者对话,去认识作者其人

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目,都是作者感情和个性的凝结。当学生面对一篇篇课文时,他们实际上是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初步的观察、感觉与思考,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朴素的解读,与作者交流,倾听与理解他所表达的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观察、感觉与思考。而许多作者都是人类的大师、巨匠。因此,在阅读作品之前,让学生主动探索作品作者,与作者对话,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事业追求,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必定会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作品的欲望。

比如在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课前我设计了一项开放性的预习作业:“走近苏轼”:(1)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知道他的伟大之处吗?(2)你了解苏轼的生活经历吗?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这样的设问,使作家作品的介绍,由老师讲为学生主动地了解。在查找资料,了解作家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课堂上,由学生介绍作家作品时,有的从《念奴娇·赤壁怀古》谈起,赞叹苏轼在文学、书法上取得的卓越成就;有的敬仰他在遭受“乌台诗案”这样沉重的政治打击被贬谪到了黄州后,却能够豁达的看待人生,寄情山水的乐观精神;有的敬畏他心系天下苍生的崇高品格……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使同学们从心里热爱、敬佩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为下文的深入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设计的问题必须能够让学生与作品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与作品的对话,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对话与交流的目的。学生有潜在的主动探究的动力,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学生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整体把握作品的能力较低。因此,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时候,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铺路搭桥,这就需要教师的问题引领必须紧扣作品本身。

比如教学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我在引导学生找准本文的文眼“清、静、悲凉”后,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探究:郁达夫为什么觉得故都的秋天会给人清静悲凉的感受?文中哪些句段描写了清静悲凉的感受呢?这些描写清静悲凉的感受的句段,你认为应该怎么读呢?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反反复复读。在问题的回答和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将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逼真的情境,真切的体验到郁达夫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设计的问题应该带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而“人文性”就是人与文化,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如果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能够用具有语文特色的语言来表述问题,既让学生明确课文理解的关键之处,又能感受到文字之美,不就可以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吗?这样就要求设计问题时,所使用的诗文名句、谚语俗语等必须和问题本身相契合。

如在教授《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四个自主探究问题:(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解读焦、刘二人性格形象;(2)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浅析仲卿、兰芝婚姻悲剧原因;(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孔雀东南飞》分节改写为现代白话诗;(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孔雀东南飞》结尾品析及其意义探讨。这四个问题均是由主副标题构成,主标题为诗文名句,副标题为自主探究的问题,主副标题相互契合,成为一体,而且是以诗歌来引导对诗歌的理解,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诗歌不一样的魅力。

不仅在诗歌教学中可以使用诗歌名句来设计问题,就是在散文教学中也可以使用。如在教授《故都的秋》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四个自主探究问题:(1)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找出文中传递声音的事物并分析其内涵;(2)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找出文中呈现色彩的词语并分析其内涵;(3)春花秋月何时了——试析作者独钟情于悲凉之秋的几点原因;(4)秋风秋雨愁煞人——仿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要求:自拟题目,用文中景物入诗,要符合课文的情感基调)。这些问题都使用了诗歌名句作为主标题,而诗句本身也能和副标题相契合,在表情达意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之美,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在训练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正是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作者单位:湖北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