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又一次”读哈尔威船长

  • 投稿麦克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956次
  • 评分4
  • 82
  • 0

张珍娟

针对《“诺曼底”号遇难记》,以往的解读多集中在几次场景的描绘、哈尔威船长的表现及形象解读。作为文学大师的作品,仅仅解读到此就够了吗?

当然不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通过咬文嚼字对文本进行细读,从文中获取更多信息,从而深入理解文本。

《“诺曼底”号遇难记》题记写道:“真正的强者是有自制力的人。”那么,文章是如何体现哈尔威船长是拥有自制力的强者呢?文本最后一句“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中的“又一次”给我们提供一条线索。

这“又一次”就像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了哈尔威船长舍生忘死的精神动力。“又一次”强调哈尔威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危难之际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在他心里,做人之道就是忠于职守,面对死亡也毫不动摇!这是他一生的选择。“又一次”就像“初极狭,才通人”的桃花源的小口,吸引我们走进文本,沿着“又一次”读下去,对哈尔威船长的光辉形象一探究竟。

一、“又一次”雾海夜航,驾驶谨慎

夜间出航,是哈尔威船长工作的一部分。当晚只是“照例”走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即使环境恶劣,“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雾愈来愈浓了”,“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面对多次夜航的“又一次”,也会觉得“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哈尔威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认真地履行职责,保证顺利行驶。效果不错,船很平稳,“人们进入梦乡”。

二、“又一次”突遇灾难,指挥镇定

这一次夜航却遇到了突发事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因船运行速度太快,没有任何征兆地“冒”出来的黑点瞬间变成一座山峰,而且“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这一次,虽站在舰桥上,忠于职守的有经验的哈尔威船长,也来不及躲避这飞来横祸。

也许是第一次面对突发事件,人们惊慌失措,“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哈尔威船长非常了解此时人们“惊恐万状”的心情。当时的船只情况是没有防漏隔墙和足够的救生圈。哈尔威船长熟知灾难发生应对的办法,明白此时必须稳定大家的情绪,争取更多时间救人。于是,果断地下达命令,“必须把六十人都救出去”,告诉大家自己的决心;而且“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安排有序。大家在哈尔威船长的吼喝中,听出其沉着冷静,安排有方,他心中装着所有的人,怎能不服气又踏实呢?

三、“又一次”指挥救援,从容细致

面对死亡,有求生的希望,谁也不肯把生存的机会留给别人。“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也许不止一次经历过类似灾难,哈尔威船长深知,此时的情况只会让抢救工作停滞不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救援。首先要了解船的具体情况:“炉子怎么样了?”“海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

情况很糟,“诺曼底”号遭到了重创,看来船彻底毁灭了。富有经验的哈尔威船长明白,采取有效救援还要准确判断船沉前还剩多少时间。

船长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分钟?”“二十分钟。”“够了。”

面对险境,哈尔威船长弄清了确切的剩余时间,分析船上人数和救援进度后,马上组织救援,问题是必须马上让所有的人员镇定下来,有序救援,保护弱者是首先要做的,必须有强有力的办法,大声吼喝是不管用的,面对拼命争夺的人们,他不得不用上船长的特权了。

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原来,古时航海船只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一出海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多。这么长的时间里无法和港口基地联系,一旦在无边无际的大海出事,没有通讯设备的他们那可就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航船是一个整体,一个人稍有差错就会危及全船,所以绝不允许船员各行其是,必须有严格统一的号令。于是,航海的船只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船长为核心,一切服从船长指挥的习惯。可以说一旦出海,船长就是船上的上帝,他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利。

所有人都明白这番对话的含义,每个人都能下到小艇上去,船够用,自己是有求生机会的,上船只是早晚的问题,没必要争抢。而且,此时此刻,在茫茫大海上求得生路,必须服从船长的号令。船长的命令仿佛就是神圣的上帝的旨意——扶危救困,抢救弱者,自己的生命就掌握在他的手中,必须无条件服从。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哈尔威船长,面对突来的灾难,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指挥着救灾进程,没有忽略一件事、一个人,甚至还是个孩子的见习水手克莱芒。周到细致,指挥若定,紧张的工作变得有条不紊,救援工作从容不迫。

此刻人们平息了心中的恐惧,完全听从哈尔威船长的指挥,按部就班地逃生,“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这样夸张的想象,表现出船长指挥救援的有序有效,以及对时间把握得准确。这是没有经过类似历练的人没法做到的。

四、“最后一次”痛失爱船,与船同沉

当到达预计的短暂二十分钟后,“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这一次遇到突发事件后,哈尔威船长行使了自己特殊的权利,利用了手枪的威力,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把每个人都安全救出。面对自己爱船的沉没,哈尔威船长选择了与船同沉。

这也是在古代形成的一个规矩——在给予船长超越一切权利的同时,也对船长进行了约束,那就是船沉没的时候,其他人都可以逃生,唯有船长是不可以的,“船长与船共存亡”,否则不可能被社会所接受。千百年来,在海难时,所有的船长都遵循着这样的规矩,都用自己的生命维护“船长”这份荣誉。

到19世纪,也就是本文故事发生的年代,随着科学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们更重视每一个生命的价值,社会已经普遍认可船长可以逃生,肇事船的船长可以逃生,没有事故责任的船长更可以逃生。

也许,又一次经历海难,成功高效地组织救援时,哈尔威就已经忘了自己:“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唯独没有他自己,这种忘我的精神让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当哈尔威“有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徐徐沉入深渊”的时候,“人们对视死如归的船长充满无限崇敬: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在人们心中,船长坚定的形象就像雕像,蕴含了光辉的精神,值得人们永久缅怀。也正因为在那个古老的规则淡出的背景下,哈尔威船长还能如此忠于职守,是多么可贵!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对于哈尔威船长来说,选择与“诺曼底”号共沉大海是由他坚定的职业信念所决定的。在哈尔威看来,作为船长,他除了要保证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外,还应保证船只的安全,虽然沉船的责任并不在他,但高度的船长责任感,使他做出了履行古老的“船长与船共存亡”这条神圣的规则,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崇高信念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雨果在小说的最后高度赞扬说:“在英伦海峡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英雄的权利。”这一次哈尔威船长与这一艘寄托他事业的船一同沉没,与屈原投江、谭嗣同赴死一样,一旦自己一生珍惜的事物消亡,他们甘愿用最宝贵的生命去为之殉葬。

或许你会有疑问,为自己的信念送掉生命值得吗?这也许就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目的,歌颂坚持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的人。正如题记所说:“真正的强者是有自制力的人。”所谓自制力,就是一个人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自制力属于意志的范畴,自制力强的人,往往意志比较坚强。控制自己需要意志。意志和思想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舍己为人;面对灾难,沉着机智;面对事业,忠于职守;面对人生,履行做人之道。这是经过了无数次历练的结果,这只是他无数次面对灾难中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哈尔威船长做到了克己自制,是真正的强者,英雄!

我们从以上分析看,从“又一次”切入,重新读哈尔威船长,不仅看到了船长镇定自若,有条不紊的指挥,还看到船长对自己职责的坚守,更看到了他多年的历练,磨炼出顽强的意志,让我们感受到了强者风范,英雄风采。又一次走进文本,值得我们玩味和思考的真的很多。

①王禄生《船难与船长的法律责任》htrp://opinion caixian_com/2015-06-05/100816489.html?NOJP.

(清华大学附中丰台学校 10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