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论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中的开发与利用

  • 投稿你的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811次
  • 评分4
  • 79
  • 0

语文课程资源指形成语文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语文课程资源通常指教科书等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本文对语文课程资源持广泛的理解。个性发展的学生,阅历丰富的教师,课堂教学所用的教科书、教学用具,以及各种自然和社会资源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在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旅程。”[1]期遇美丽,燃烧激情,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适当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一、重视师生资源,形成弹性预设

“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教学活动中,人的资源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因此,我们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师和学生资源,形成弹性预设,为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留足弹性空间。

(一)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潜在资源

如何才能形成弹性预设,这就需要我们课前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学生是最大的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饱含丰富课程资源的生命体。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的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总的目标追求,从三个维度来建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2]我们在追求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过程中要切实贯彻这一理念。

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知识、思想、情感、兴趣等,并且将带着这些充满个性特征的东西走进课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预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对学生的情感陶冶有帮助的教学内容等。如“负荆请罪”这一片断,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想为主人公,从自身角度感受古人的风范。

除此之外,教师甚至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充分调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文本。常态的阅读中,学生自身的原始阅读体验是最重要的,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教学参考书或是一些所谓的参考答案等令人眼花缭乱的教学资源。因为学生在学习时自己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理解文本最重要的出发点。比之于教师的“一言堂”,三令五申地重复文本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应该是最重要的。如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就很适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思考,可以分小组阅读体悟。再如老舍的《想北平》中,学生自己就能够提出“为什么第二段作者要谈及自己的母亲?”这样令人叫好的问题。相信学生,真真正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会给教师一个意想不到的精彩课堂。

(二)教师为主导,发挥教师优势资源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亚于学生,是精彩课堂产生的重要因素。弹性预设的形成,离不开对教师资源的充分挖掘。笔者曾不止一次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所谓“杂”,也就是说,语文教师要广泛涉略各种知识,包括语文的、历史的、哲学的、艺术的、社会百科的等等。这些都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宝贵的知识储备,是他们不断提升自己,走向成功的法宝。语文教师即使不能做一个“活字典”,也应该储存着丰富的文学、历史等相关的知识。“学贯古今”不应只是一个传说,而应该在教师的身上真正展现出来。

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要广泛地积累各种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而这些积累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独特的课程资源。对这些宝贵资源的适当开发和利用将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开发教材资源,加强预设与生成的针对性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凭借,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用具,囊括了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语料积累、语感培养、语言示范都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帮助学生涵养德性、陶冶情感、完善人格等。而这些功能都蕴藏在语文教材所包含的各种课程教学资源中,需要我们细心去挖掘,专心去开发,精心去利用。但这并不是要求我们进行所谓的照本宣科,而是要求能够吃透教材。正如名师尤立增说过:“真正的教案不仅仅写在纸上,更要装在心里。教师要真正吃透教材,熟悉教学流程,注重课堂生成而不是机械地将教案搬进课堂。”[3]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对所教内容了如指掌、烂熟于心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才能有针对性地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新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建立起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研究教材时,我们也要围绕这三维目标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三、引进自然与社会资源,促预设与生成相互融合

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很广,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属于语文课程资源。各种自然与社会资源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加以重视的课程资源。

(一)引进相关自然资源,促成预设与生成的相互融合

自然资源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自然资源各种各样,包括日月星辰、山水草木、飞禽走兽等等,需要我们在平时用心地去挖掘。恰到好处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更会促进教学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扬州青年教师王梦霞在执教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柳叶儿》一课时,将一截柳条儿带到课堂上。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实物来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立即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饱含着各种情感期待进入文本学习。

(二)引进相关社会资源,促成预设与生成的相互融合

社会资源的范围很广,除了自然资源以外,其他资源都可以算是社会资源,比如家庭资源、学校资源以及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等。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程资源意识备受关注。从国家到地方、学校,都强调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要求教师要有先进的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基础;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是促成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前提。我们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促进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注释:

[1]转引自邹波.预设与生成:语文教学不能顾“此”失“彼”[J].南京:江苏教育研究,2009,(36):41.

[2]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53.

[3]尤立增.尤立增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213.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徐常来,李红.课堂也是“错堂”[J].语文教学之友,2011,(03).

[3]薛成,名师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学理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07).

(熊 笑 扬州市邵伯中学 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