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中学语文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追问”得当方可自然“生成”

  • 投稿掌蘑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44次
  • 评分4
  • 74
  • 0

陈玲玲

这是一篇问题设计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

一、以“称呼”切入,问题设计用心巧妙

稍有生活经验的人一定知道,人与人之间,抑或人与物之间,彼此关系的亲疏能通过称呼体现得出。即便是对同一个人或物,因为场合和情境的不同,人们对他(它)的称呼也会有所差异。本课教学设计,李老师就从作者对常春藤的不同称呼人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称呼”,依据情境释“称呼”,透过“称呼”析情感,探究“称呼”揭隐征,不知不觉中,学生逐渐梳理出作者从卿卿“小我”迈向民族“大我”直至英雄永生的生命旅程。李老师正是抓住这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窥“称呼”而见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将原本较为深涩的情感变化,讲授得简单清楚,学生也容易掌握。

二、扣“囚绿”设问,文本研读细致深刻

“绿囚”一词,是作者的独创,既是对常春藤品格的概括,又隐喻了“我”——热爱生活、向往自由、追求光明、永不屈服的囚徒斗士,这是物与人二者性格的共同点,更是作者情感升华的起点。从“囚绿”到“绿囚”,看似是词上的简单互换,其实是作者从“小我”“私我”,到“大我”“忘我”的人格升华。这是一位爱国斗士,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面对日寇的屠刀,抛弃卿卿我我的小资情调,迸发出坚不可摧的抵御外族侵略的精神力量和永不屈服的民族气节。

李老师循着余光中先生对陆蠡的评语,一遍遍地在文章中寻找“感性散文写得最出色的”地方,由表及里,去粗存精,最终寻得这最感性、最出色的“绿囚”,带领学生品析“绿囚”,让学生接触到了作者那颗渴望光明、自由、忠贞不屈的“崇高的灵魂”,领悟到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民族气节。

三、用“追问”推助,研读过程逐层深入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收录《囚绿记》,教学目标为“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对含义丰富的一些句子反复揣摩,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深层意思”等。教师让学生寻找“称呼”,仅仅是研读活动的开始,如何“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如何“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深层意思”?李老师分别从感知称呼、品析情感、探究隐喻和领悟精神四个层面,设计了一组“追问题”(见设计)。通过追问步步推进,引领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借物抒情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清晰,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从这篇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李老师的提问与追问是十分用心的。基于李老师得当的“追问”,我们可以期待课堂上学生的自然生成。

在此,我也想就课堂上教师的“追问”,说一点粗浅的看法。教师在追问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问题起点高低要适度。起点过低,学生不屑于回答,没有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起点过高,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导致“曲高和寡”。二是不可过度预设。教师一厢情愿的追问预设,可能会造成问题过密过繁,学生在问题的丛林中疲于奔命;或问题单线流走,学生好似玩击鼓传花的游戏,对问题蜻蜓点水,难以深入。三是不可抢夺学生的话语权。教师千万不能边“追”边赶、边“问”边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维往自己的要求上靠;更不能名“追”实“抢”,随意插语追问,干扰学生思考,打断学生思维,抢夺学生的话语权。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225007)